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术,是治疗严重冠心病的有效手段,它能撑开狭窄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脏供血,让许多患者重获生活的希望。但手术成功只是开始,术后从医院到居家的康复过程同样关键,关乎患者的长期健康和生活质量。
医院阶段:术后初期的关键护理
生命体征与穿刺点监测。术后返回病房,医护人员会持续监测心率、血压、呼吸等指标,确保身体状态稳定。同时,重点关注手腕桡动脉或大腿股动脉穿刺部位,查看有无出血、血肿。若穿刺处疼痛加剧、肿胀明显或皮肤变色,需立即告知医生。例如,手腕穿刺处肿大、皮肤淤青,可能是局部出血,需及时处理。
造影剂快速排出。手术中使用的造影剂需尽快排出体外,以减轻肾脏负担。患者应主动多喝水,一般建议在2-4小时内饮用1000-2000毫升水,但既往有心衰患者需多次少量喝水。这有助于加速造影剂通过尿液排出,降低造影剂对肾脏可能产生的损害。
早期活动指导。术后初期,患者需卧床休息,但也不要一直保持同一姿势。在医生允许后,尽早进行适量活动,如在床上翻身、活动下肢等,防止血栓形成。如果是桡动脉穿刺,在压迫解除后,不要马上过度活动手腕,术后24小时内避免用力握拳、提重物等动作,3个月内不能提重物。若为股动脉穿刺,常规压迫穿刺点20分钟后,若穿刺点无活动性出血,可进行制动并加压包扎,18-24小时后可以拆除绷带开始轻度活动。
居家阶段:长期康复管理
药物管理:严格遵医嘱。1.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需终身服用,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至少服用1年。这类药物可预防支架内血栓,但需警惕牙龈出血、鼻出血、黑便等出血倾向,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切勿自行停药。2.他汀类降脂药: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可降低血脂,稳定斑块,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即使血脂正常也需坚持服用,定期复查肝功能和血脂,若出现肝功能损害(如转氨酶升高)、肌肉疼痛等不良反应,应告知医生。3.其他药物:根据病情,可能需服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用于控制血压、改善心功能,必须严格按医嘱剂量服用。
生活方式调整:奠定健康基础。1.饮食: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原则,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少吃腌制、油炸食品,多吃蔬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例如,早餐可选燕麦粥、鸡蛋和水果;午餐以清蒸鱼、蔬菜和糙米饭为主;晚餐适量搭配瘦肉、豆腐和蔬菜。同时,戒烟限酒,避免浓茶、咖啡。2.运动: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运动。术后初期可从慢走、踝部屈伸训练开始(如平躺在床上伸直双腿,双脚做勾脚、踩脚动作,每组10-20次,每天3-4组)。恢复后可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运动时若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应立即停止并就医。3.作息:保持规律作息,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4.情绪:保持乐观心态,通过兴趣爱好、社交活动缓解压力,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
病情监测与复查:及时干预异常
自我监测:学会自我监测血压、心率,每天定时测量并记录。注意观察自身症状,如有无胸痛、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头晕等,若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症状,应及时就医。
定期复查: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1年需到医院复诊,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肌酸激酶、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评估病情,调整治疗方案。若在服药过程中出现不适,如胸痛、肌肉疼痛、腹胀、乏力、黑便、呕血等,随时复诊。一般没必要常规复查冠脉造影,但如有胸闷胸痛症状,建议复查。
冠脉造影支架术后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从医院到居家,每个环节都不容忽视。患者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积极调整生活方式,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才能更好地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回归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