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神经系统疾病,发作往往来得突然,患者可能会毫无征兆地倒地、抽搐,短时间内失去意识,这种突发场面常常让人手足无措。其实,大多数癫痫发作本身并不致命,真正需要警惕的是在发作过程中可能引发的跌伤、窒息或其他意外。如果身边的人能在第一时间给予正确的处理,往往能有效降低伤害风险。接下来,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些面对癫痫发作时家属必须掌握的“应急步骤”。
一、癫痫的定义以及发作的表现形式
癫痫是一种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反复性短暂脑功能紊乱,表现为突然间的意识丧失、肢体抽搐或感觉异常。这并不是一种单一疾病,而是一组症状的统称,可能由先天因素、脑外伤、感染、肿瘤、脑血管疾病等引起,也有不少患者找不到明确病因。
很多人认为癫痫发作就是倒地抽搐,其实这种是最典型的“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也叫“大发作”,癫痫的表现还有很多种:有的患者只是短暂停顿几秒,像是在发呆,这是“失神发作”;有的只是手指、眼皮抽动,持续几秒钟;还有些人会感到身体某一部分发麻、闻到异味、或情绪突然异常。每种表现都可能是癫痫的一种。
二、发作时的应急处理流程
癫痫发作时,家属或在场人员的第一反应非常关键,做对了可能避免严重伤害;如果做错了反而可能加重病情,所以牢记下面这些处理步骤,有助于在紧急时刻守住安全底线。
2.1先冷静下来,看清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发现有人突然发作,第一件事不是慌,而是判断他身边有没有危险物,比如桌角、玻璃、
热水壶或高处边缘,尽快把这些东西移开,防止患者因抽搐碰撞受伤。
2.2把人轻轻侧放,头也偏向一边
这样可以让口水、呕吐物自然流出,不容易被呛进气管。癫痫发作不要强行压住患者身体,也不要试图阻止抽搐动作,否则可能弄伤他的关节或肌肉。
2.3头部下面垫点软的,避免撞伤
随手拿衣服、毛巾等柔软物品垫在头下,能减轻患者头部反复磕碰地面的力度,降低二次伤害。
2.4千万不要往嘴里塞东西,也别喂药或灌水咬筷子防咬舌这个说法很多人听过,但其实是错的,癫痫发作时牙关紧闭,嘴里硬塞东
西,这样可能导致牙齿断裂,甚至堵住呼吸道,引发窒息。
2.5留心观察,并记下发作细节
患者发作持续了多久?有没有摔倒?四肢怎么抽动?有没有咬舌或尿失禁?醒来后神志是否清楚?等,这些信息医生非常需要,越详细越好。
2.6如果发作超过5分钟还没停,或者多次发作没清醒,立刻拨打急救电话
这是癫痫中最危险的情况——癫痫持续状态,这时大脑长时间缺氧,可能引发不可逆的损伤,必须马上送医院。
三、发作后的护理与观察
癫痫发作结束后,患者往往会出现短暂的意识模糊、极度疲乏或沉睡,部分人还可能感到头痛、恶心或情绪不稳,这个时候不应急于扶起患者行走或进食,而是应继续让患者侧卧休息,确保呼吸顺畅,避免误吸。切勿大声呼喊或摇晃身体,应保持环境安静,给患者足够恢复的时间。观察过程中要注意其意识是否逐渐清醒,有无持续的头晕、说话不清、行为异常等表现,如果有异常应尽早就医评估。
四、家属需要警惕的护理误区
癫痫发作来势突然,家属常出于紧张做出一些看似“帮忙”实则有害的举动,有些人会急着往患者口中塞筷子或毛巾,担心咬舌,但这样做反而容易造成牙齿断裂、窒息,甚至损伤气道;也有家属试图死死按住患者手脚,结果导致软组织挫伤或骨折;还有些人在患者恢复后急着喂水、喂药,其实患者此时意识尚未清醒,容易误吸。更重要的是不要因为发作短暂就轻视,反复发作本身就是病情信号,需尽快就诊评估。
五、结论
癫痫的治疗需要时间,但真正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往往是在每一次发作中家属能否正确应对。发作不是终点,盲目紧张也解决不了问题,相反冷静处理、科学护理,才是保护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判断,家属的应变能力都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恢复过程。了解病情、配合治疗、识别先兆、掌握急救,是每位照护者应具备的基础。只要方法得当,癫痫并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