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安全背后的隐形挑战

饮水安全背后的隐形挑战
作者:​卿凯   单位:成都市武侯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9

当我们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汩汩流出,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份便利的背后,隐藏着一类名为消毒副产物(DBPs)的化学物质。它们诞生于饮用水消毒过程中,是消毒剂与水中有机物、无机物反应的“副产品”,目前已知种类超过800种,其中三卤甲烷、卤乙酸等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潜在致癌物,成为现代供水系统中无法回避的“必要之恶”,于是控制这些副产物的含量也成了饮用水消毒的重中之重。

消毒副产物的分类

根据分子结构,消毒副产物可分为三大类

1.含碳副产物:含碳副产物占有毒副产物的重量70%以上,比如三卤甲烷(最早发现的挥发性物质,包括三氯甲烷、溴代三卤甲烷等,煮沸易挥发)、卤乙酸(致癌性最强,二氯乙酸、三氯乙酸占DBPs总致癌风险的91.9%,沸点高,难挥发)。

2.含氮副产物:含氮副产物作为消毒副产物研究的新聚焦点也存在着两类代表性高风险物质:卤乙腈、亚硝胺类。

3.无机副产物:这类物质主要包括具有致肾癌风险的2B级致癌物溴酸盐和可致溶血性贫血的亚氯酸盐。

消毒方式与消毒副产物的关系

国内常用的消毒方式主要有氯消毒、臭氧消毒、二氧化氯消毒和氯胺消毒,其中氯消毒占比90%以上,主要产生三卤甲烷及卤乙酸。臭氧消毒则产生溴酸盐、甲醛。作为局部应用的二氧化氯产生的典型副产物有亚氯酸盐和溴酸盐,而氯胺消毒产生的则是亚硝胺类副产物和卤乙腈。

技术控制及安全限值

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来看,相较于2006版,添加进常规检测的消毒副产物指标有所增加,并且部分限值收紧(新增一氯二溴甲烷等5项常规指标,溴酸盐限值收紧至0.01mg/L),这表明国家对这部分比以前更加重视。

为减少消毒副产物的产生,水厂的技术工艺也在升级,比如通过强化混凝(调节pH至6.5以下,腐殖酸去除率提升40%)和活性炭吸附(椰壳炭对卤乙酸前体吸附量较大)增加对前体物的拦截概率。通过优化消毒方式来降低消毒副产物的产生,比如紫外/氯胺联用(降低三卤甲烷生成量50%以上,维持管网余氯)和电化学消毒(新兴技术,副产物生成量仅为氯消毒的1/10)。在饮用水输送管道方面,管材的升级(淘汰铸铁管,采用PE管减少铁离子的释放,进一步减少溴代反应的发生,以达到降低消毒副产物的产生)以及流速的控制(维持流速>0.6m/s,防止生物膜滋生产生有机氮前体)都能减少副产物的前体物质,从而达到控制作用。

普通居民该怎么做

消毒副产物是人类为抵御霍乱、伤寒等水媒疾病(氯消毒使全球相关死亡率下降超50%)而付出的必要代价。面对这一“隐形挑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减少对消毒副产物的摄入。

1.符合国标的自来水安全性远高于未经消毒的天然水,因此在饮用自来水的时候可以将水烧开并开盖继续沸腾60秒,三卤甲烷挥发率超80%。

2.在家安装带有活性炭滤芯、反渗透(RO)装置、维生素C滤芯等过滤装置的净水设备,并且定期维护和更换滤芯以达到良好的过滤效果。如果长期高频使用且未及时更换滤芯,反而会带来其他的安全隐患。

3.当自来水出现异常的时候需及时处置,比如氯味过重,我们可以静置1小时或冷藏后饮用,因为含氯气体可自然挥发;又比如出现铁锈色水,放流2分钟仍不改善,应报修。

4.饮用桶装水时开封后7天内应该饮完,避免微生物滋生,饮水机每2个月清洗消毒一次,重点清洁内胆与出水口。

5.对于喜欢游泳的人来说,泳池消毒副产物浓度可达自来水的10倍,游泳前后淋浴可减少皮肤吸附60%。

总的来说,符合国标的自来水经煮沸后,健康收益远大于风险。每一滴水的安全,始于认知,成于行动。从煮沸60秒的坚持,到社区水质的共同监督,健康水源的守护终将汇流成河。

2025-09-09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