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女孩家长必读的月经初潮指南

青春期女孩家长必读的月经初潮指南
作者:梁海松   单位: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
250

“女儿15岁了,同学好几个都来月经了,她却一点动静都没有,正常吗?”“女儿初潮后,月经要么几个月不来,要么一来十几天量超大、脸色发白,怎么回事?”很多有青春期女孩的家长,是否也担忧过“大姨妈”迟迟不“报到”或来了却“调皮捣蛋”?别担心!青春期是女孩成长关键期,月经初潮是生殖系统成熟的标志。我希望这篇指南能助大家科学认识月经“初潮”。

认识月经初潮:“大姨妈”第一次“敲门”

什么是初潮?女孩人生中第一次月经来潮。标志着控制发育和月经的“精密指挥系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启动并逐渐成熟。卵巢开始工作(初期可能不规律排卵),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脱落出血,形成月经。

何时来算正常?普遍范围:我国女孩多在10-16岁,平均12-13岁。个体差异大:遗传(参考妈妈初潮年龄)、营养、体重、环境、压力等均有影响。

关键信号-乳房发育:初潮前1.5-3年,乳房通常开始发育(Tanner II期),是青春期最早信号。警惕界限:8岁前出现乳房发育或阴毛为性早熟。

发育延迟/闭经:13岁后乳房未发育;或16岁后有乳房发育但无月经(原发性闭经);14岁后完全无第二性征发育。

初期不规律很正常:“指挥系统”在“实习”

初潮后几个月甚至一两年,月经常像“迷路的小孩”:周期忽长忽短(25天到40+天),经期时长不定(3天到7-8+天),经量变化多端(护垫量到需频繁更换)。

原因:“指挥系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处于“实习期”,功能未稳。卵巢常不排卵(无排卵性月经),孕激素不足,导致子宫内膜脱落节奏紊乱。

“实习期”多长? 约1.5-3年(平均2年)。在此期间如果出现经量过多、贫血等情况,仍需就诊。

提高警惕!这些“乱来”是危险信号

超出“磨合期”的异常,可能提示健康问题:

“迟迟不来”(闭经):16周岁以上有乳房发育但无月经(原发性闭经);14周岁以上完全无第二性征发育;已有月经后停经超6个月(继发性闭经,较少见也需重视)。

“来了不走”或“血流成河”:经期超10天不止。出血量大:每小时浸透1片以上卫生巾/棉条持续数小时;夜间需更换;排出大血块(1元硬币);导致头晕、乏力、心慌、面色苍白(贫血)。最常见原因是青春期功血(无排卵致内膜过度增生脱落),可致严重贫血,需立即就医!

“来了又走,太频繁”:周期<21天且频繁,可能导致贫血,需评估。

“痛不欲生”:痛经严重到影响学习生活、需卧床;止痛药(如布洛芬)无效;伴恶心、呕吐等。虽多为原发性痛经(无器质病变),但需排除罕见病因(如子宫内膜异位症)。

其他信号:初潮<10岁(性早熟);伴多毛、严重痤疮、体重骤变(警惕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问题);非哺乳期乳房溢乳(警惕高泌乳素血症);剧烈运动、过度节食、体重过低、巨大压力也可能导致紊乱。

家长“应援团”:科学应对指南

提前准备:乳房发育后适时进行性教育,用绘本/视频讲解月经是正常生理现象,消除恐惧。妈妈可分享积极经历。

初潮来临:“礼包”保障:备好卫生巾(日用/夜用)、护垫、清洁品、干净内裤。教会正确使用、更换(2-4小时一次,量多更勤)和清洁(温水洗外阴,从前向后,勤换内裤)。缓解不适:询问腹痛,提供热敷。痛经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用止痛药(如布洛芬)。情感支持:拥抱肯定:“恭喜长大了!”“很正常,妈妈陪你。”避免负面评价。

观察记录:鼓励记录:用APP或本子记录每次的开始日、结束日、经量(少/中/多或卫生巾数)、痛经程度、其他感受。这对判断规律和就医至关重要!

应对“不规律”:初潮后1-2年内月经若有波动,应保持平常心,并持续关注。熟记危险信号!一旦出现:严重出血或剧痛:立即就医!16岁未来潮、14岁无发育、停经6个月、周期持续<21天或45天:及时看妇科(优选内分泌/青少年妇科)或儿科内分泌科。

结语

青春期女孩初潮是重要里程碑。我们不必过于担心,应理解其正常范围,接纳初期的“不守规矩”,敏锐识别危险信号,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记住,科学认知和从容应对是最好的良方。

2025-07-10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