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不少女性认为月经不调属于 “小毛病”,无非就是周期不太准确、经量有所增多,忍一忍也就过去了,然而千万别轻视这看似平常的月经异常情况,它说不定是身体发出的 “预警信号”。其背后隐藏着如子宫内膜炎、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妇科疾病,倘若一直对此毫不在意,很有可能会使小问题逐渐演变成大麻烦,影响身体健康甚至生育功能。
女性月经不调的常见症状
1.周期忽长忽短,无规律
正常的月经周期一般为21天至35天,倘若每次月经间隔的时间差异较大,甚至出现两三个月才来一次月经的情况,那么便属于月经周期紊乱。
2.经量过多或过少差异大
如果每次卫生巾用量较多,甚至出现血块,或者用量极少、经期很快结束,且经量与平时相比明显增多或减少,那么这些情况均属于经量异常。
3.经期腹痛、腰酸严重
部分女性在经期会出现轻微不适,然而倘若腹痛、腰酸的症状极为严重,达到疼痛到无法正常工作与学习,甚至需要服用止痛药方可缓解的程度,那么这可能是痛经加重的表现,也属于月经不调,此时需要排查是否存在子宫方面的问题。
女性月经不调可能预示的妇科病
1.子宫内膜炎
出现月经不调时,子宫内膜的脱落与修复过程会呈现紊乱状态,这种状况使得细菌易于在子宫内部滋生,引发子宫内膜炎。患病之后,会出现白带增多以及下腹坠胀等症状,若病情严重,甚至会对受精卵着床产生影响,增加不孕的风险,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2.多囊卵巢综合征
长时间出现月经周期延长、经量减少的情况,可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信号。此病症会导致激素失衡,卵巢中会出现多个小卵泡,但无法正常排卵,并且还可能伴有多毛、长痘、发胖等现象,若不及时调理,将会影响生育。
3.子宫肌瘤
月经量较多、经期延长,且时常伴有腹痛,可能由子宫肌瘤引发。肌瘤会影响子宫收缩,导致经血排出不畅,长期月经量过多还会引发贫血。当肌瘤过大时则需要通过手术切除,对此不容忽视。
4.卵巢早衰/早发型卵巢功能不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
主要表现为40岁前出现不孕、闭经或月经稀发,伴有潮热、盗汗、失眠、情绪波动等围绝经期症状,这是由于过早出现低雌激素状态所致。因此,一旦确诊,若无用药禁忌证,应尽早开始口服激素补充治疗,以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及骨质疏松症,并防止生殖器官萎缩,改善性健康、性心理及性生活质量。
女性月经不调的预防方法
1.做好饮食 “加减法”,给内分泌 “维稳”
饮食对月经规律有重大影响。日常生活中需要学会做“加法”,即多食用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鸡蛋、鱼肉、黑豆等)以及新鲜的绿叶蔬菜与水果,这些食物可为身体提供营养、调节激素水平。经期可以饮用一些温热的红糖姜茶、红枣小米粥,这样既能温暖子宫,又可补充气血。
还需要做“减法”,即减少食用冰淇淋、冷饮等生冷食物。经期食用过多此类食物,容易导致气血瘀滞,引发痛经或周期紊乱。对于辛辣刺激的火锅、烧烤同样需要控制,以防盆腔充血,影响月经。
2.守住作息 “生物钟”,别让激素 “乱节奏”
熬夜堪称月经不调的“隐形杀手”,长期凌晨入睡、白天补觉的习惯会扰乱身体的生物钟,影响下丘脑和卵巢的激素分泌,导致月经周期紊乱。建议每天在固定时间睡觉,例如在晚上11点前入睡,保证7至8小时的睡眠,让身体获得充足的修复时间。
3.选对温和运动,给子宫 “做保健”
适度的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调节月经,不过需要选择恰当的运动类型和强度。可以挑选温和的运动,例如每天进行30分钟的散步,饭后散步可使身体得到放松,每周练习2至3次瑜伽,做一些简单的拉伸动作,像猫式、婴儿式等,可舒缓盆腔肌肉,改善子宫的供血状况。
结语
看完这些内容后,想必大家都能清楚地认识到月经不调并非小事。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多加留意月经的规律、经量及身体状况,一旦察觉任何异常,切勿耽搁拖延,应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