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指再植术后 做好护理很重要

断指再植术后 做好护理很重要
作者:高萍   单位:诸城市人民医院 手足外科
874

当意外发生断指情况,可以通过现代显微外科技术创造的“断肢再植”技术,为患者重获健全双手的希望。然而,手术成功仅仅是第一步,为了能够更好地恢复手指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术后护理也非常关键,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什么断指再植术后的护理如此重要

断肢再植就是将完全离断的血管、神经、肌腱、骨骼重新连接起来,相当于进行了一次精密的“零件重组”。再植后手指非常脆弱,面临着极大的风险:1.血管危象。这是最危险、最常见的并发症,指动脉痉挛或栓塞会导致手指缺血,表现为手指颜色苍白、干瘪;指静脉栓塞则会导致血液回流受阻,表现为手指青紫、肿胀严重。两者若无法及时处理就会造成手指坏死。2.感染。伤口一旦感染,会侵蚀缝合的血管和神经,导致手术失败。3.关节僵硬与肌腱粘连。长时间固定不动,会导致关节僵硬和肌腱粘连,即便手指存活,也会失去活动功能,成为“装饰指”。因此,所有术后护理措施均是围绕这些风险展开的,具有重要意义。

术后护理的“四大支柱”

支柱一:环境准备,营造一个稳定的“微气候”。首先,患者最好入住单人病房或保证病房安静,保持室内温度在22~25℃。温度过低则会引发血管痉挛。其次,患者本人和所有探视者必须禁烟。尼古丁是强烈的血管收缩剂,一点点烟雾都可能引发致命的血管痉挛,导致再植失败,因此禁烟是铁律。最后,患肢制动。再植的手指会被妥善固定在功能位,同时患肢应适当抬高,以促进静脉回流,缓解肿胀。患者和家属要注意不可自行调整或拆除石膏。

支柱二:做好对手指的密切观察。家属以及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再植手指的状态:1.颜色。手指的正常颜色是红润的,与健康手指颜色相近。如果变得苍白或灰暗,提示动脉供血不足;如果为青紫色,提示静脉回流障碍。2.温度。可用皮肤温度计监测,正常时应与健康手指温差在1~2℃以内。如果指尖温度突然下降,则是危险信号。3.肿胀程度。术后轻微肿胀是正常的,如果肿胀严重、皮肤发亮,甚至出现水泡,则说明回流不畅。4.毛细血管反应。用棉签轻轻压一下指腹,皮肤变白,松开后1~2秒内恢复红润为正常。如果松开后迟迟不恢复,则说明存在回流障碍。需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同时,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是否出现颜色改变、温度骤降、疼痛剧烈的情况,如出现上述症状,必须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支柱三:生活与疼痛管理。首先,饮食护理。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比如鱼肉、瘦肉、蛋奶等,还有新鲜的水果蔬菜,促进伤口愈合。禁食辛辣、刺激以及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其次,疼痛管理。术后疼痛会引发机体应激反应和血管痉挛,因此不要强忍疼痛,需要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采用镇痛药物缓解疼痛。最后,心理护理。患者经常伴有焦虑、恐惧的情绪,家属和护理人员要多给予鼓励和情感支持,保障患者情绪稳定,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康复,提高治疗的信心。

支柱四:功能康复。当医生确认血管情况稳定后,应积极开始康复。这是一个漫长且需要毅力的过程。首先,早期阶段需要进行未固定关节的轻微活动,促进淋巴和血管循环,改善肿胀。其次,中期阶段就要逐步开始再植手指的被动活动,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运动,这一阶段的康复干预能够避免关节僵硬和肌腱粘连。最后,后期患者需要主动地实施屈伸、抓握、对指等训练,同时配合物理治疗,逐步恢复手指的精细功能与感觉。感觉恢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通常每月仅能恢复1~2mm的神经生长,需要进行感觉再教育训练,比如用不同材质的物品摩擦指尖,帮助大脑重新识别感觉。

    综上所述,断肢再植是一场由医生、护士、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的“生命接力赛”。医生的精湛手术完成了第一棒,术后精细护理和康复训练是决定是否成功冲过终点线的关键,不仅要保障断指存活,也要恢复断指的功能,因此术后护理干预非常重要。

2025-09-09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