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心脏的血管突然被堵住,导致心肌缺血缺氧,部分心肌细胞坏死;这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心脏疾病,其症状通常包括胸痛、气促、出汗等,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威胁生命安全。因此,我们要学习和掌握有关心肌梗死的知识,从现在开始。
为何心肌梗死呈现年轻化趋势
1.熬夜成瘾:长期熬夜会导致血管内皮(血管内壁的保护层)受损,血管变得脆弱,时间长了,心梗风险飙升。
2.奶茶自由:奶茶、可乐等高糖饮品已成为年轻人的日常饮品。然而,这些饮品中的糖分和脂肪会在血管内积累,导致血管硬化和狭窄。这就像水管内沉积了大量水垢,导致水流不畅,心脏供血不足,从而增加了心肌梗死的风险。
3.压力山大: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年轻人常常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长期的应激状态会导致体内激素分泌失衡,血管持续处于紧张状态,血压升高,进而提高心肌梗死的风险。
4.缺乏运动:久坐不动已成为许多年轻人的生活常态,无论是工作时面对电脑,还是休息时躺在沙发上。这导致身体代谢减缓,脂肪堆积,血管中垃圾增多,心脏负担加重。
心肌梗死发作时身体会发出哪些“信号”
心肌梗死发作时,心脏会紧急向您发出“SOS”信号,然而许多人对此未予以足够重视,导致了不幸的后果。
1.典型症状
胸闷、胸痛:这是最为常见的表现,感觉胸口仿佛被重物压迫,伴有呼吸困难。这种不适感可能持续超过半小时,并且休息或服用药物难以缓解。
疼痛放射:疼痛可能扩散至左肩、后背、下巴乃至牙齿。
伴随症状:出现冷汗、恶心、呕吐、头晕、呼吸困难等症状。
2.不典型症状(易被忽视)
胃部不适型:“以为是食物不洁导致的不适……”(实则可能是心肌梗死的征兆!)
牙痛型:“牙医检查后表示牙齿无异常,但疼痛依旧存在!”(可能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
晕厥型:突然感到眼前一黑,随即倒地(心脏:我已无力支撑……)。
重要提示: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的胸痛症状,因此更易发生误诊。
心肌梗塞发作应对措施
1.不当行为
“我稍作休息即可恢复……”“我自行驾车前往医院!”(若途中出现意识丧失,后果不堪设想。)
2.正确做法
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切勿迟疑,每一秒都至关重要。)
就地休息,避免任何不必要的活动。(减轻心脏负担)
若医生之前建议过,可咀嚼300mg阿司匹林。(请遵医嘱)
若出现昏迷和无呼吸状况,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掌握急救知识,关键时刻可挽救生命。)
黄金抢救时间为120分钟,每延误一分钟,都将导致更多心肌细胞的损伤……因此,切勿拖延,切勿忍耐,切勿自行网络诊断。
预防心肌梗死的策略
1.控制饮食,避免血管遭受负担
减少摄入油炸食品、高脂肪肉类以及反式脂肪(如奶茶、蛋糕中的植脂末)。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量(心脏偏好简单清淡的饮食)。
2.增加身体活动,防止血管功能退化
每天至少保持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比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长时间静坐对血管极为不利!建议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
3.戒烟与限制饮酒,避免心脏遭受持续伤害
吸烟会导致血管脆弱,使得斑块更易破裂。过量饮酒会提升血压,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
4.管理好“三高”,防止血管承受过度压力
高血压:血管长期承受高压,容易导致破裂。高血脂:血液过于黏稠,容易造成堵塞。高血糖:血管长期暴露于高糖环境中,弹性会逐渐降低。
5.保持良好心态,避免心脏承受过大压力
长期处于高压状态、易怒的人群,心肌梗死的风险较高。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可以尝试冥想、瑜伽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心脏是我们身体的“发动机”,一定要好好爱护它。别等心脏发出求救信号了才后悔莫及,从现在开始,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心脏健康跳动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