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检查后,应注意些什么

胃镜检查后,应注意些什么
作者:侯云飞   单位:山东省邹平市中医院
2308

胃镜检查是常见且关键的医疗诊断手段,在消化系统疾病的筛查、诊断和治疗中不可替代。但它是侵入性操作,可能刺激或轻微损伤咽喉、食道、胃部等部位,检查后人体需要时间自我修复调整。因此,为让身体尽快恢复、避免健康问题,科学合理的术后护理很重要,恰当护理可缓解不适、降低并发症风险,保障患者健康安全。

一、饮食管理:

1.检查后1-2小时:若未进行活检或治疗,咽喉部麻醉作用消退(约1-2小时)前需禁食禁水。此时咽喉肌肉功能尚未完全恢复,进食可能导致呛咳、误吸。

2.麻醉清醒后首次进食:优先选择温凉的流质食物(如米汤、面汤),避免过热(温度不超过40℃)、辛辣、油腻或粗糙食物。例如,可先喝少量温水,无不适再吃稀粥。

3.24小时内饮食:以半流质食物(如烂面条、蒸蛋羹)为主,避免饮酒、浓茶、咖啡及粗纤维食物(如芹菜、韭菜),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4.活检或治疗后:若进行了组织活检、息肉切除等操作,需遵医嘱延长禁食时间(通常4-6小时),之后逐步从流质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过热或过硬食物引起创面出血。

二、活动与休息:

1.检查当天:尽量多休息,避免跑步、举重等剧烈运动,也不要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长时间弯腰低头。因为这些活动可能使腹压突然升高,引发胃部不适甚至出血,为健康着想,请务必注意避免。

2.麻醉后注意:无痛胃镜检查(静脉注射麻醉药)结束后24小时内,须严格禁止驾驶机动车、操作机械设备或签署重要文件。因为麻醉药在体内可能有残留,会让您轻微嗜睡或判断力下降,从而导致危险情况发生。

3.日常活动:适当地进行像散步这样轻度的活动来促进身体恢复,但是要尽量避免快速转身、下蹲等较为剧烈的动作。因为这些动作可能会对胃部造成牵拉,不利于身体的恢复,只有避免这些不当的动作,才能更好地保障您的身体健康。

三、症状观察:

1.常见轻微不适:检查后可能出现咽喉部疼痛、异物感(因胃镜通过咽喉时刺激黏膜),或腹胀、嗳气(因检查时注入空气),通常1-2天内自行缓解。可通过少量多次饮水、缓慢吞咽缓解咽喉不适,腹胀明显时可轻柔按摩腹部促进排气。

2.需立即就医的情况:剧烈腹痛(尤其是持续性胀痛或绞痛),可能为胃黏膜损伤、穿孔;呕血(咖啡样物或鲜血)、黑便(柏油样便),提示消化道出血;发热(体温超过38.5℃),可能为感染或炎症反应;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加重,需排除咽喉部损伤或水肿。

四、用药与其他注意事项

1.药物使用:若平时服用抗凝药(如阿司匹林、华法林),检查前已停药,需遵医嘱恢复用药时间(尤其是活检或治疗后,避免过早用药导致出血)。其他日常药物可在饮食恢复后正常服用,或咨询医生调整。

2.口腔护理:检查后可漱口清洁口腔,但避免用力咳嗽或漱口,防止咽喉部黏膜破损出血。

3.复诊提示:若医生建议复查(如活检后取病理报告、息肉切除后随访),需按时前往,不要遗漏重要检查结果或后续治疗。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或基础病患者:需家属陪同回家,密切观察24小时内状态,若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检查后注意监测血压、血糖变化。

2.儿童:婴幼儿检查后需由家长喂食,避免哭闹时强行进食导致呛咳,若出现拒食、呕吐等情况及时联系医生。

3.孕妇或哺乳期女性:检查前,需提前告知医生妊娠或哺乳情况,医生会依具体孕周和检查方式调整操作方案,避免用可能影响胎儿或乳汁的药物;检查后若用药,需咨询医生是否暂停哺乳及恢复时间,确保母婴安全。

4.免疫功能低下者(如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艾滋病患者):检查后需加强防护,避免接触感染源。若出现口腔或消化道黏膜溃疡、发热等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必要时遵医嘱用预防性抗感染药物。

总之,胃镜检查后的护理核心是“温和对待消化道”,通过合理饮食、适度休息和密切观察,帮助身体快速恢复。多数人在1-2天内可完全恢复正常生活,无需过度紧张,但需重视异常症状,及时就医才能最大限度保障安全。

2025-07-29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