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属于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缺乏,以及(或)胰岛素作用受阻导致的糖类、蛋白质、脂质代谢失衡的慢性病症,其特征表现为血糖浓度升高。临床常见症状包括“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以及体重减轻,伴随血糖升高、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等症状。长期患病可引发全身多个系统的慢性损害,早期发现并处理该疾病对于治疗疾病和控制其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哪些症状是糖尿病的前兆,生活中又该怎么控制和治疗该疾病。
一、出现这几个症状说明血糖在报警
1.口腔状况异常
糖尿病患者早期可能会遭遇牙齿松动或脱落,以及牙周炎和牙龈炎等问题。若口腔不适并非由口腔疾病引起,那么就有可能是糖尿病早期的信号。
2.肢体麻痹
平日里若出现手脚麻木或间歇性疼痛,应引起高度关注,这些现象均可能是糖尿病早期的征兆。另外,部分患者早期可能会在夜间频繁出现小腿抽筋的情况。
3.频繁感到饥饿
持续的饥饿感是糖尿病早期的一大特征,这一症状可能会伴随患者始终。当一个原本正常的个体突然食欲激增,尤其是对甜食的偏好显著增加时,应警惕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4.体重骤减
若并未进行运动或服用减肥药物,体重却出现不明原因的下降,这可能是糖尿病早期的信号。在糖尿病初期阶段,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这会导致体重急剧下降。
5.口腔干燥
口干是糖尿病早期症状中的常见表现。如果你原本并不经常饮水,却突然饮水量大增,这时应当引起警觉。
6.肠道功能紊乱
糖尿病早期的另一个特征是肠道功能的异常,表现为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如果发现自己出现腹泻后紧接着便秘,然后又回到腹泻,这种状况反复,最好是及时就医进行确诊。哪些人易得糖尿病?
1.作息失调的个体
长期熬夜、缺乏充足睡眠,或者睡眠过度的人群,其罹患糖尿病的风险相对较高。多项研究指出,此类作息模式可能干扰生物钟,进而影响胰岛素的敏感度,无论是睡眠不足还是过剩,均可能造成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2.习惯性久坐者
习惯于长时间坐着且缺乏运动的人群,更易患糖尿病。有关研究表明,每日持续静坐超过三小时,糖尿病的风险将提高45%至89%。长期不活动会导致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并且容易导致体重增加。这两种因素的叠加效应,会使糖尿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即便在下班后进行健身或锻炼,也无法完全化解这种风险。
3.饮食无序 如果有以下几点饮食习惯,也可能增加糖尿病的概率。毫无时间规律的进食,且餐后立即休息;肉类爱好者,餐餐不离肉,喜爱高油脂食物;对蔬菜水果兴致缺乏;偏好口味浓重的食物;进食速度过快;主食过于精细。
4.具有糖尿病家族史 糖尿病存在着显著的遗传特征和家族聚集现象。若父亲、祖父,或是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姨母、叔伯、堂兄弟姐妹中有人患有糖尿病,特别是家中糖尿病患者众多的情况,其患糖尿病的风险将会增加。当出先糖尿病早期症状时应如何做?
1.营养治疗
营养治疗在糖尿病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这涉及饮食的严格控制,确保摄入的总能量适宜,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搭配,以保持理想的体重状态。
2.运动疗法实践
运动治疗也是糖尿病早期的重要措施,通过运动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3.病情监控
病情的监控是疾病管理的必要环节,包括在家自行监测血糖,以评价血糖控制效果,并确保达到空腹血糖不超过7、餐后血糖不超过10的标准。同时,定期检查心脏、肾脏、眼睛等器官,预防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
4.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方面,涉及了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策略。在病程早期,患者往往采取口服药物的方式进行干预,而在病情进展至晚期时,则可能需借助皮下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
日常生活中高危人群还应避免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保持规律作息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定期检查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