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9很多过敏性鼻炎患者一到换季或接触过敏原,就会不停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鼻子发痒,严重时还会鼻塞得睡不着觉。用了抗过敏药能暂时缓解,可停药后又会反复。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的根源多是“肺里有寒”和“体表不固”,只祛寒不固表,寒邪容易反复入侵;只固表不祛寒,体内寒气排不出去,所以治疗时多会兼顾温肺散寒和益气固表,从根上改善体质,减少鼻炎发作。
过敏性鼻炎的核心问题
中医里,过敏性鼻炎被称为“鼻鼽”,认为它的发生和肺的功能密切相关。肺主皮毛,负责保护身体表面,就像一层“防护盾”;同时肺开窍于鼻,鼻子的功能也受肺的影响。如果肺里有寒,寒气会顺着经络影响到鼻子,导致鼻子黏膜敏感,一遇冷空气、花粉等刺激,就会出现打喷嚏、流清涕的症状;如果肺气虚,“防护盾”不牢固,外界的过敏原、寒邪更容易侵入体内,加重鼻炎症状。所以过敏性鼻炎的核心是“寒邪犯肺”和“肺气不固”,治疗时必须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才能有效控制病情。
温肺散寒的作用
1.寒邪是主要诱因
很多过敏性鼻炎患者都有这样的特点:一遇冷空气就发作,冬天症状比夏天重,平时容易怕冷、手脚冰凉,流的鼻涕多是清水样,这些都是体内有寒的表现。寒邪停留在肺里,会影响肺的宣发功能,导致津液不能正常输布,反而变成清水样鼻涕从鼻子流出;寒邪还会刺激鼻黏膜,让鼻子变得异常敏感,稍微接触过敏原就会引发打喷嚏、鼻塞。所以要缓解鼻炎的急性症状,首先要把肺里的寒邪清除掉。
2.常用方法
中医温肺散寒常用温性的中药,比如麻黄、桂枝、细辛等,这些药材能帮助驱散肺里的寒气,恢复肺的正常功能。也可以用艾灸的方法,艾灸肺俞穴(背部),通过温热刺激,让肺里的寒气慢慢散掉,缓解鼻子发痒、打喷嚏的症状。很多患者用了温肺散寒的方法后,会明显感觉鼻子不那么敏感了,清水样鼻涕也减少了,这就是体内寒邪被清除的表现。
益气固表的作用
1.肺气不固导致反复
有些患者虽然用了温肺散寒的方法,急性症状缓解了,但过不了多久又会复发,这是因为 “体表防线” 没加固,也就是肺气不固。肺气虚的人,身体表面的“防护盾”不牢固,外界的过敏原、寒邪很容易侵入体内,导致鼻炎反复。这类患者除了鼻炎症状,平时还容易感冒、精神差、稍微活动就出汗,这些都是肺气不足的表现。所以要想减少鼻炎复发,必须益气固表,增强肺的防御能力。
2.常用方法
益气固表常用补气的中药,比如黄芪、白术、防风等,这些药材能帮助补充肺气,加固身体表面的 “防护盾”,减少外界邪气的入侵。也可以通过穴位按揉来益气固表,比如按揉足三里穴(膝盖外侧)、气海穴(下腹部),这些穴位能帮助补充身体的正气,增强肺的功能。很多患者坚持益气固表调理后,会发现自己感冒少了,鼻炎发作的次数也明显减少了,即使遇到过敏原,症状也比以前轻很多。
两者配合的好处
急性发作期:当过敏性鼻炎急性发作,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症状严重时,治疗重点放在温肺散寒上,快速清除体内的寒邪,缓解急性症状。同时可以少量配合益气固表的中药,比如在温肺散寒的药方里加一点黄芪,既能帮助驱散寒邪,又能稍微加固体表防线,不让寒邪进一步侵入,避免症状加重。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快速缓解不适,让鼻子恢复通畅。
缓解期:当鼻炎症状缓解后,就可以把治疗重点放在益气固表上,通过中药、食疗、穴位按揉等方法,补充肺气,加固体表防线。同时也不能完全忽视温肺散寒,可以偶尔用温性的食材(比如生姜、葱白)煮水喝,防止体内寒邪再次积聚。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减少鼻炎复发的次数,让鼻炎慢慢不再发作。很多患者通过这种“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方法,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得到了长期改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
结语
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以温肺散寒兼益气固表为法,不是随意搭配,而是根据鼻炎的核心病机制定的标本兼治之法。温肺散寒能快速清除体内寒邪,缓解急性症状;益气固表能加固体表防线,减少反复发作。两者配合,既能解决当下的不适,又能从根上改善体质,让鼻子不再那么敏感。如果你的过敏性鼻炎总是反复,不妨试试这种中医治法,坚持调理,相信会有不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