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肩周炎的科学预防与康复

了解肩周炎的科学预防与康复
作者:栾后超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枣庄医院(枣庄市中医医院)
120

肩周炎,俗称“五十肩”“冻结肩”,是困扰许多中老年人的常见肩部疾病。虽然不是危及生命的重疾,但所带来的疼痛和活动障碍严重影响着生活质量。今天,我们就来全面认识一下肩周炎,并学会如何科学地预防和应对。

什么是肩周炎?

肩周炎,医学上称为“肩关节周围炎”,是指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它并非单一疾病,而是一组导致肩关节疼痛和功能受限的病症总称。中医将肩周炎称为“肩痹”或“漏肩风”。其核心病理变化是肩关节囊的慢性炎症和纤维化,导致关节囊增厚、紧缩,关节腔容量减小,就像一件原本合身的“衣服”变得又小又紧,从而严重限制了肩关节的活动。因其好发于50岁左右的人群,故得名“五十肩”;又因其典型症状是肩膀像被冻住一样也称为“冻结肩”。

肩周炎的主要症状

肩周炎的发展通常分为三个时期:

疼痛期(急性期):肩部出现弥漫性剧烈疼痛,尤其是夜间,常被痛醒,无法向患侧侧卧。疼痛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开始受限,特别是上举、后伸、外旋等动作。

僵硬期(冻结期):疼痛可能有所减轻,但肩关节活动障碍达到顶峰,如同被冻结。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都严重受限,梳头、穿衣、洗脸、叉腰、摸背等日常动作变得极其困难。

缓解期(解冻期/恢复期):疼痛基本消失,肩关节活动度逐渐恢复。功能改善可能需要数月至数年,部分患者可能无法完全恢复到病前水平。

日常如何预防肩周炎?

预防远胜于治疗,以下几点日常注意事项至关重要:

1.避免肩部劳损与受凉:(1)避免长时间提重物,或进行需要手臂反复过顶的动作(如打羽毛球、游泳等)时,要做好热身和放松。(2)夏天避免空调、风扇直吹肩部;冬天注意肩部保暖,可佩戴护肩。

2.保持正确姿势:避免长期含胸驼背的不良坐姿。办公室工作者应调整电脑屏幕高度,使其与视线平行,避免长期耸肩。不要单肩背过重的包。

3.坚持适度运动:规律进行肩关节的拉伸和力量训练,是预防肩周炎最有效的方法。推荐运动:钟摆运动、爬墙运动、肩关节内旋/外旋拉伸、拉力带训练等。关键在于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4.及时处理肩部损伤:肩部受伤(如骨折、扭伤)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科学康复,避免因长期固定不动导致关节粘连。

治疗与调理:药食同源

1.药物治疗

西药: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如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止痛;严重者可由医生进行局部封闭注射(糖皮质激素+局部麻醉药),快速消炎镇痛。

中药:根据辨证论治,常采用活血化瘀、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的中药内服或外用(如膏药、熏洗药)。

2.饮食调理(药食同源)

饮食上可适当选择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作用的食物。

宜食:温性食物,如生姜、大蒜、羊肉等,有助于驱散寒邪;富含钙和蛋白质的食物,如奶、豆制品、肉、鸡蛋等,强健筋骨。

忌食:避免过多生冷寒凉的食物,如冷饮、生食。 减少辛辣刺激、油腻食物的摄入。

3.中医特色疗法

针灸是中医外治的核心手段。通过刺激肩部穴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

推拿按摩运用滚、按、揉、拿、拨等手法,松解粘连的软组织,缓解肌肉痉挛,扩大关节活动范围。

拔罐与刮痧能祛风散寒、活血化瘀。

中药熏蒸利用热力和药力共同作用,使药物直达病所,温通经络,散寒止痛。

结语

肩周炎是“来得慢,去得也慢”的疾病,其康复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一旦出现症状,应及早就医明确诊断,排除其他肩部疾病(如肩袖损伤、颈椎病等)。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科学的康复锻炼、必要的休息保护,并配合中医的整体调理,绝大多数患者都能顺利“解冻”,重返无忧无痛的生活。

2025-09-11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