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助力脑卒中患者康复

中医针灸助力脑卒中患者康复
作者:李婧   单位: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
253

脑卒中后康复的黄金期通常为发病后3至6个月内,此阶段神经功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是恢复的关键时期,中医认为脑卒中属“中风”“偏枯”等范畴,多因气血逆乱、经络闭塞所致,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脑部血液循环,现代研究表明,针灸可激活脑内神经元,促进神经网络重建,减轻瘫痪、语言障碍等后遗症,常用穴位包括百会、合谷、足三里等,通过刺激这些穴位,有助于改善肌力、肢体协调,因此,在黄金期内配合针灸治疗,不仅能加快康复进程,还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建议根据个体情况制定针灸方案,早期干预、持续治疗是取得疗效的关键。

把握康复黄金期

脑卒中是一种突发性的脑部疾病,常常会导致身体偏瘫、语言不清、吞咽困难等功能障碍,康复的关键就在于“黄金期”,也就是脑卒中发生后的3至6个月内,这段时间神经系统具有较强的修复能力,如果能在此阶段及时接受治疗,患者恢复说话、行走、生活自理的机会将大大增加,一旦错过了这个关键阶段,身体功能障碍难以恢复,康复的难度也会随之增加。中医认为,脑卒中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闭塞所致,治疗讲究“治未病”与“早干预”,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可以帮助患者活血通络、调和气血,改善瘫痪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功能恢复。把握好黄金康复期,结合针灸治疗,不仅可以减轻后遗症,还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患者及家属都应提高认识,尽早开展中医康复干预,不要“等好转再治疗”,抓住恢复的关键时机。

疏通经络气血

中医认为,脑卒中发生后,人体的气血运行紊乱,经络闭塞,导致半身不遂、手脚无力、口舌不清等症状,所谓“经络通,则气血行;气血行,则功能复”,意思是经络畅通了,身体各部分才能得到足够的营养,有利于恢复,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起到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作用,帮助身体打通“堵点”,让气血流动恢复正常,从而改善脑卒中后的各种功能障碍。针灸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使堵塞的经络得以疏通,不仅能促进肢体活动能力恢复,还能改善大脑的供血供氧情况,特别是在脑卒中后的黄金恢复期内,配合针灸治疗更容易见效,坚持一段时间的针灸,可以有效减轻瘫痪症状,帮助患者早日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促进脑部循环

脑卒中后,很多患者之所以出现言语障碍、肢体无力,主要是因为脑部血液循环受阻,部分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受损,中医认为,脑为“元神之府”,其功能的正常发挥依赖于充足的气血供养,针灸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传统疗法,可以通过刺激头部特定穴位,起到活血化瘀、调和气血的作用,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帮助受损神经组织恢复活力,提高康复效果。在现代医学研究中也发现,针灸能改善脑部微循环,增强神经传导功能,特别适用于脑卒中后的早期干预,比如常用的百会、四神聪等穴位,能够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缓解脑部供血不足引起的各种症状,尤其在康复的黄金期内配合针灸治疗,不仅可以加快脑部修复进程,还能提升注意力等能力,通过中医针灸激活脑部功能,为脑卒中患者的全面康复打下坚实基础。

激活神经功能

脑卒中会损伤大脑的神经细胞,导致身体活动、语言、思维等功能出现障碍,神经功能就像是人体的“指挥系统”,一旦受损,身体的许多动作就会变得迟钝,中医针灸通过刺激肢体特定的穴位,能够唤醒沉睡的神经细胞,促进受损区域的恢复,特别是在脑卒中后的黄金康复期,神经系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针灸治疗可以帮助“唤醒”还未完全受损的神经功能,提升康复效率。现代研究也表明,针灸能影响神经传导通路,加快神经末梢的修复速度,增强脑部与肢体之间的协调能力,一些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一段时间后,逐渐恢复了说话能力、手脚活动能力甚至情绪控制能力,这是因为针灸不仅改善血流,更重要的是促进了神经网络的重新建立。

2025-08-19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