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不良生活习惯给麻醉“添乱”

别让不良生活习惯给麻醉“添乱”
作者:章敏敏 杨悦来 赵侃如 沈龙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麻醉科
102

我们都期待手术能“一觉醒来”,万事大吉,但您是否想过,昨晚的熬夜、饭后的那支烟、平时喝下的酒,都可能让这“一觉”变得危机四伏? 麻醉安全不仅掌握在医生手中,更与您的日常生活习惯息息相关。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毛病”,实则是给麻醉安全埋下的“隐形地雷”。

 吸烟:呼吸道变成“高敏雷区”

长期吸烟,您的呼吸道早已“伤痕累累”。烟草把原本柔软健康的气道黏膜,变得像一根干燥易怒的“老烟管”,极度敏感。

麻醉时: 医生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来帮助您呼吸,但这根“老烟管”极易“闹脾气”——发生喉痉挛或支气管痉挛,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风险倍增: 吸烟还会使血液变得“黏稠”,运送氧气的能力大打折扣,大幅增加术中缺氧的风险。数据显示,吸烟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的几率,比不吸烟者高出2~3倍!

专家建议: 请务必至少提前1~2个月开始戒烟,才能让呼吸道有足够时间修复。

酗酒:肝脏代谢的“超纲难题”

长期大量饮酒,是在悄悄挑战麻醉药物的代谢系统。您的肝脏因为常年处理酒精,已经“疲于奔命”。

麻醉时:您可能需要比常人更大的药量才能进入状态;但术后,因为肝脏代谢速度变慢,苏醒时间又会延长,恶心、呕吐、头晕等不适感更为强烈。

全身性风险: 酗酒往往还伴随着潜在的心肌损伤和神经系统变化,这使得您在麻醉中发生心律失常、血压剧烈波动的风险显著升高。

专家建议:务必在术前评估时,毫无保留地告诉医生,真实饮酒史,这对精确用药至关重要。

饮食失控:肥胖与误吸的“双重打击”

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导致的肥胖,会直接给麻醉操作设置“物理障碍”。

操作难度增加: 肥胖患者颈部和气道脂肪较多,结构特殊,会使气管插管变得异常困难,对医生技术是极大的考验。

心肺负担重: 肥胖本身就让心肺背负着沉重负担,麻醉后更容易出现呼吸功能不全、心肌缺血等问题。

最致命的风险——误吸: 若术前不严格遵守禁食禁水的要求,胃里未消化的食物可能在麻醉状态下反流,并被误吸进肺部,引发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这是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

熬夜焦虑:打乱身体“应急节奏”

身体在疲惫、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接受麻醉,如同一辆电量不足、系统紊乱的电动车去爬坡。

心血管不稳定: 长期睡眠不足和焦虑,会破坏心血管系统的稳定性。麻醉和手术的应激可能导致血压、心率剧烈波动。

术后恢复更慢: 睡眠不足还会降低疼痛阈值,让您在术后感觉更疼,恢复过程也更加难熬。 

让麻醉更安全,您的术前健康清单

好消息是,这些风险大多可以通过提前调整来改善。如果您有手术计划,请收好这份清单:

戒烟: 立即开始,并坚持至少1~2个月。

限酒: 如实告知医生饮酒史,并提前控制饮酒量。

控体重: 均衡饮食,清淡为主,为身体减负。

保睡眠: 保证每天7~8小时规律睡眠,稳定内环境。

严禁食: 严格遵循医嘱(通常术前8小时禁食、2小时禁水)。

最后的重要提醒: 麻醉安全是一场需要您和医生共同打赢的“配合战”。术前评估时,请务必像对待知己老友一样,对您的麻醉医生坦诚相告——您的吸烟史、酒量、睡眠状况、长期用药史等。您的每一句真话,都是为您自己生命安全添上的最重要的一份保险。

2025-09-09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