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肺癌,众所周知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恶性肿瘤。肺癌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肺部细胞在长期接触某些有害物质后,发生了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失去正常生长的控制,疯狂增殖,最终形成恶性肿瘤作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居前列的恶性肿瘤,肺癌的早期症状往往是不够明显的,常常不露声色,一旦出现明显症状,往往已进入中晚期,给治疗带来巨大挑战。肺癌的危害不仅是极高的死亡率,其治疗过程(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本身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巨大影响,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因此,识破它的伪装,了解它的习性,并学会如何防御,对守护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面对肺癌这一健康威胁,我们并非束手无策。积极预防和早期筛查是应对的关键。那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与早期发现肺癌,以早发现早干预呢?首先,需要留意日常的的一些“蛛丝马迹”。在早期阶段,一些患者会出现咳嗽和胸痛等症状。慢性咳嗽是常见的早期症状,通常是阵发性刺激性干咳,咳嗽规律发生变化或久治不愈。部分患者会出现痰中带血,咳出的痰中带有血丝或血点,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应当引起大家的重视立即就医。一些人会表现为不规则的隐痛或钝痛,咳嗽时可能加重。 肿瘤压迫喉返神经,还可能会导致声音突然变得嘶哑。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肿瘤阻塞气道或导致大量胸腔积液,使患者感到气短、胸闷。由于肿瘤阻塞气道,导致分泌物引流不畅,容易引发感染,一些患者会出现反复发作的肺炎或支气管炎。另外,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全身性症状,不明原因的体重急剧下降、食欲不振、乏力、发热等。肺癌极易发生转移。转移至脑部可引起头痛、呕吐、眩晕;转移至骨骼可引起剧烈骨痛、病理性骨折;转移至肝脏可引起黄疸、肝区疼痛等。
毫无疑问肺癌是可怕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提高健康意识,积极的进行预防。肺癌的发生原因十分复杂,与生活习惯,周边环境等相关。例如,吸烟与二手烟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导致肺癌的最主要因素。烟草烟雾中含有超过7000种化学物质,其中很多物质已知的致癌物,如尼古丁、焦油、苯并芘等。这些有害物质会直接损伤支气管黏膜和肺泡细胞,长期、反复的损伤和修复过程极易引发癌变。不仅吸烟者本人风险极高,吸入二手烟的非吸烟者同样面临显著风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自我保健,戒烟,并远离二手烟。室外空气污染,尤其是PM2.5(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因其体积微小,可以携带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直接深入肺泡,甚至进入血液循环,对肺部造成持续性的炎性损伤和氧化应激,从而增加肺癌风险。为此,在生活中,我们应当注意远离污染环境,做好防护 在空气污染严重的日子,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必要时佩戴具有防护功能的口罩。保持室内通风,使用空气净化器有助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对于从事高危职业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职业防护规范,佩戴好防护用具。另外,遗传因素与既往肺部疾病 家族中有肺癌患者的人,其自身患病风险可能会略高于常人,这与遗传易感性有关。此外,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结核、肺纤维化等病史的患者,由于肺部长期存在慢性炎症,也是肺癌的高危人群。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高危人群应提高警惕,建议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这是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最关键的一环。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还可以尝试多摄入富含维生素、抗氧化剂的新鲜蔬菜水果(如西兰花、番茄、胡萝卜、橙子等),适量食用优质蛋白。避免长期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作息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总之,肺癌的可怕之处在于其早期症状非常不明显,甚至毫无症状,极易被忽视。当肿瘤逐渐长大或出现转移时,才会出现一些“信号”,但此时往往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日常生活、工作中,还需要提高健康意识和风险意识,从远离不良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等方面出发,及时发现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