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肾炎,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肾炎的全称为肾小球肾炎,其实它并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肾脏出现类型多样的问题,其症状高度相似。如果能早发现肾炎,在规范治疗下绝大多数患者都可以将其彻底治愈,但如果延误治疗导致病情进展,患者可能会逐渐发展为肾功能不全,更严重的患者会发展为晚期的尿毒症。那么,肾炎如何早发现呢?怎样规范化治疗呢?接下来就给大家科普一些相关知识,希望为大家提供帮助。
肾炎有哪些症状
1.尿液异常
尿液异常是肾炎最典型的症状,包括血尿和蛋白尿。
血尿可以进一步分为两种症状,即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其中,肉眼血尿是指通过肉眼观察能够发现尿液呈洗肉水样,或者呈现淡红色、粉红色,但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镜下血尿是指肉眼观察时尿液颜色没有任何异常,但是通过显微镜检查能够发现尿液中红细胞异常,提示尿液中含有血液。
蛋白尿是指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较多。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排尿后的泡沫很快就会消散,而蛋白尿患者尿液会呈现类似于倒啤酒产生的泡沫,并且这些泡沫经久不散。根据24小时尿蛋白定量测定,可将其分为:轻度蛋白尿(0.15-1.0g/24h)、中度蛋白尿(1.0-3.5g/24h)和大量蛋白尿(>3.5g/24h)。
2.水肿
水肿也是肾炎患者的典型症状之一,主要由两个因素导致,一是肾脏回收水分的能力下降,二是肾脏滤过功能有所降低。水肿的典型表现是早晨较为明显,尤其是面部和眼睑,更严重的患者全身都会出现肿胀,适当用力按压皮肤即可出现凹陷。
3.高血压
大多数慢性肾炎患者都会有高血压表现。因为肾脏受到损伤,体内的水分和钠元素无法顺利排出,体液过多就像流动的水管里突然增加了水量一样,血液在血管中流淌时的压力会有所增加。需要注意的是,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肾脏负担,从而增加肾功能损伤的风险。
怎样规范治疗肾炎
1.使用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水肿程度不同,可以针对性地选用一些利尿剂治疗,比如轻度水肿患者可以使用氢氯噻嗪片来利尿,严重水肿患者可以使用呋塞米静脉注射治疗。
肾炎患者常用的降压药物主要有两种,分别为普利类药物和地平类药物。其中普利类药物又叫做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包括福辛普利、苯那普利、依那普利等,能够帮助患者放松血管来降低血压;地平类药物又叫做钙通道阻滞剂,对于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可以联合用药治疗。
如果患者蛋白尿症状较为严重,可以考虑使用甲泼尼龙、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能够帮助患者缓解肾脏炎症,减轻蛋白尿症状。但是,绝不是蛋白尿多就能用激素,关键的一步是进行肾穿刺活检。
肾穿刺活检术一般是从皮肤进针到达肾脏,然后穿刺肾脏,取出一块长度约1~2cm的肾脏组织。所取的肾脏组织实际上非常小,对肾脏本身不会造成明显影响,可取得大约10~20个肾小球,而每个肾脏约有100万个肾小球。这种穿刺的目的是为了观察肾脏损害的病理类型和程度。虽然抽血化验及尿液检查能够提示肾脏可能存在病变,但其具体位置和病变程度是不同的,这时就需要借助穿刺活检来明确情况,为下一步治疗做出判断,也能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
2.生活方式治疗
肾炎患者需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这是治疗疾病的基础。
在饮食方面,患者需要严格限制钠盐的摄入,平均每天摄入的钠盐量不要超过3克,并且少吃一些味精、酱油、腐乳、咸菜等高钠食物,否则可能会加重高血压、水肿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选择一些优质蛋白食物,比如瘦肉、鸡蛋、牛奶,能够改善蛋白尿引起的营养不良症状,提高身体机能和抵抗力。
在作息方面,患者也要保持规律作息,不要熬夜,建议在每天晚上10点之前上床睡觉,保证9小时以上的高质量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和过于劳累,做到劳逸结合,有助于改善病情。
患者还要注意改善情绪,因为情绪会明显影响到身体机能,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等情绪状态,可能会导致身体的抗病能力下降,容易加重病情。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当学会缓解心理压力,可以多听一些舒缓的轻音乐、看一些趣味性的故事书,让情绪保持乐观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肾炎的典型症状包括尿液异常、水肿、高血压等,患者应当学会识别早期症状,积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