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运动指南:安全降压的黄金法则

高血压运动指南:安全降压的黄金法则
作者:苏杰   单位:武冈市迎春亭街道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综合住院部
369

在我国,高血压患者总数已突破3亿人次,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更令人担忧的是,有将近一半的患者并不知道自己血压异常,对高血压疾病缺乏了解。有医学研究显示,科学规律的运动能够让收缩压降低7~12mmHg,其效果可以与单一降压药物媲美。更让人欣喜的是,坚持恰当的运动方案,可以降低20%~30%的心血管事件风险。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高血压与运动的奥秘,并分享一份“运动降压处方”,希望可以帮助您正确掌控血压。

高血压——沉默的“血管杀手”

什么样的人被定义为高血压呢?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之所以被称为“无声杀手”,主要是因为多数患者在早期都没有明显症状,一般都是出现了靶器官损害才被发现。高血压患者随着病情发展,还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主要有脑卒中、冠心病、慢性肾病等。

导致血压升高的因素有多种,其中遗传因素占30%左右,高钠低钾饮食也会使血压升高5~10mmHg,再如超重、长期精神紧张,也都会导致血压升高。为此,对于有危险因素者,就要注意了,警惕高血压。

科学有效的运动方法——安全降血压的黄金法则

1.运动类型——有氧为主,抗阻为辅。

有氧运动是降压的“狠角色”,其中快走是最安全有效的一个选择,步频以100~120步/分钟为宜,让双臂自然摆动。超重人群可以选择游泳,水温保持在28~30℃范围内,每周游3次,每次游30~45分钟。骑自行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要注意调节座椅高度,保持膝盖微屈为最佳状态。还可以打太极拳,其“云手”“搂膝拗步”等动作很适合高血压患者,有助于降低血压。

抗阻训练时,需要遵循“低重量、多组数”原则,可以使用弹力带(初学者选黄色或红色阻力等级),每组动作做12~15次,做2~3组即可。器械训练可以选择能轻松完成15次的重量,要着重锻炼大肌群,如腿举、高位下拉等动作。注意不要屏气,因为这会导致血压快速上升。

2.运动强度把控——靶心率是关键。

计算靶心率范围:按照(220-年龄)×60%~70%来计算,比如60岁患者,靶心率=(220-60)×0.6~0.7=96~112次/分。患者在运动时最好是佩戴心率监测设备,将心率维持在靶区间内。“谈话测试”是简易判断法:在运动时可以说完整句子,但不能轻松唱歌,此时就是适宜强度。血压监测要科学:患者在运动前需测量静息血压,如果≥160/100mmHg就要暂缓运动。在运动中每15分钟就暂停测量一次,如果收缩压升高20~30mmHg,这属正常反应,但如果超过220mmHg就要立即停止。待运动后1小时内,血压逐渐恢复至基线水平,这属于正常的,无须调整运动方案;否则需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调整运动方案。

3.运动频率与时长——循序渐进见成效。

初级阶段:是指开始运动的4周内,每次运动15~20分钟较为合适,每周3次,隔日运动一次。适应期:指运动5~8周时,可以适当延长至30分钟,每周4次。维持期:指运动8周后,每次可以延长至40~60分钟,每周运动5次,可安排2天有氧+1天抗阻的循环模式。但要注意,每次运动要有5~10分钟热身,如关节活动、慢走等,并要做适当的静态拉伸,防止受伤。

4.特殊注意事项——安全第一。

高血压者在晨峰血压(6:00~10:00)时段,不可以做剧烈运动,下午16:00~18:00是最佳的运动时间。在寒冷天气里,外出运动时要戴围巾覆盖口鼻,防止冷空气直接刺激。对于合并糖尿病者,要注意预防低血糖,可以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对于关节病变患者,可以选择水中运动,这样有助于减轻关节压力。

运动禁忌与风险防范

绝对禁忌证:对于未控制的高血压(≥180/110mmHg)患者、急性心血管事件后4周内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等都不能进行运动。

相对禁忌证:对于视网膜出血、控制不良的心律失常患者等,需医生评估后再决定是否能运动、选择什么样的运动方式。

运动中出现以下情况立即停止:胸骨后压榨性疼痛、眩晕或视物模糊、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心率不随运动强度变化等;建议高血压者要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等急救药物,并告知家人运动路线和时间。

总之,运动降压贵在坚持,大家可以把运动当作像刷牙一样的日常习惯,坚持下来,您收获的不仅是血压下降,还有更好的体态、更佳的睡眠以及更高的生活质量。生命在于科学运动,健康降压就从现在开始吧。

2025-07-17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