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术后 生命“线”的照护

前列腺术后 生命“线”的照护
作者:曾春梅   单位:四川友谊医院泌尿外科、肾内科
190

前列腺增生手术后,持续膀胱冲洗管路成为维系患者生命安全的 “生命线”。这条看似简单的管路系统,实则是预防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关键防线。

维持冲洗管路通畅是护理工作的基础

液量平衡监测:正常情况下,冲洗液流入量应与流出量基本相等。陪护时,可通过标记冲洗液瓶刻度与引流袋每小时增量对比。若发现引流袋30分钟无液体增加,或冲洗液下降速度显著快于引流速度,同时出现下腹部胀痛、强烈尿意感,需立即通知医护人员。特别警惕 “假性平衡”现象——引流袋虽有液体流入,但速度缓慢且颜色加深,这往往是血块堵塞尿管侧孔的早期信号。

关注引流液的颜色:术后6小时内,引流液呈深红色或洗肉水样属正常;12-24小时后应逐渐转为淡粉色;48小时后通常接近清亮。

若出现以下异常需紧急处理:①颜色突然鲜红,伴有直径超0.5cm的血凝块;②48小时后仍为深红色且无变淡趋势;③引流液浑浊、有絮状物或异味,可能提示感染。

检查管路形态:每日需检查冲洗管与尿管连接是否紧密,防止漏液;引流管应自然垂放,避免受压、扭曲或过度牵拉;引流袋需低于膀胱水平10-15cm,防止尿液反流引发感染。同时,注意尿管固定松紧度,避免局部皮肤损伤或管路移位。

术后出血需通过多维度观察及时识别

直观信号:引流液颜色突然加深、出现大量血凝块;尿道口持续渗血。

身体反应:患者突发下腹部剧烈胀痛、强烈尿意或肛门坠胀感;心率加快(>100次/分)、血压下降(收缩压较术前降低20mmHg以上);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乏力等休克早期表现。

应急处理:一旦怀疑出血,应协助患者保持平卧位,避免体位变动加重出血,并立即通知医护人员。期间切勿自行调节冲洗速度或挤压管路,需配合记录引流液颜色变化及出血量,为治疗提供依据。

如何动态调节冲洗参数

速度控制:术后6小时内,为快速清除创面渗血,冲洗速度通常设定为80-100滴/分;引流液转淡粉色后,降至40-60滴/分;清亮后可改为20-30滴/分或间断冲洗。若引流液突然加深,可能短暂提速至120-150滴/分冲出血块,但家属严禁擅自调节。

温度与压力管理:冲洗液温度保持在38-40℃,接近人体体温,避免低温刺激引发膀胱痉挛。冲洗液瓶悬挂高度固定在距耻骨联合60-80cm处,确保压力既能保证冲洗效果,又不会损伤膀胱黏膜。

关注患者全身状态,及时识别并发症

TURP综合征: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可能因冲洗液大量吸收引发稀释性低钠血症,表现为烦躁、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呼吸困难,或血压先升后降、心率减慢(<60次/分),需立即暂停冲洗并就医。

感染与痉挛防控:术后3天内体温持续>38.5℃,且引流液浑浊、有异味,提示尿路感染,需配合留取标本送检并遵医嘱用药。膀胱痉挛多表现为突发性下腹痛、冲洗液反流,可协助患者屈膝侧卧、保暖,并遵医嘱使用解痉药物。

术后康复离不开患者与家属的主动配合

活动与饮食:术后24小时内以卧床休息为主,可轻微翻身;24小时后在他人搀扶下床边坐起或短距离行走,避免久坐、弯腰、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压的动作。肛门排气后逐步恢复饮食,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日饮水 2000-2500ml,促进自然排尿。

心理支持:留置管路易引发患者焦虑,需耐心解释管路重要性及拔除时间(通常3-7天),通过陪伴、转移注意力等方式缓解患者情绪,增强康复信心。

前列腺术后膀胱冲洗护理需要医护、患者、家属共同协作。唯有从管路维护到全身管理的每一个细节都精准把控,才能真正实现“泌”不可分的守护,为患者铺就安全的康复之路。

2025-09-09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