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8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呼吸疾病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常见健康问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疾病反复发作,不仅让老人备受折磨,也给家庭照护带来诸多挑战。中西医结合的照护模式,既能发挥现代医学对急症的快速控制作用,又能借助传统医学调理体质、减少复发,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选择。但在实际照护中,若方法不当,反而可能加重病情。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西医结合照护的核心要点,并提醒常见误区,助力家庭科学照护呼吸病老人。
中西医结合照护要点
1.西医基础治疗的规范执行
西医在呼吸病急性发作期的干预至关重要,需严格遵循医嘱完成三个核心环节。首先是药物治疗的精准性,如支气管扩张剂需按时间间隔使用,吸入式药物要指导老人掌握正确的吸气配合方法,避免药物残留口腔;抗生素需按足疗程服用,不可因症状缓解擅自停药,以防耐药性产生。其次是病情监测的日常化,家庭可备便携式血氧仪,每日固定时段监测血氧饱和度,若静息状态下低于 93%,需及时联系医生;同时观察痰液颜色、质地变化,如出现黄绿色脓痰或痰中带血,可能提示感染加重。最后是急性加重的快速响应,当老人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口唇发绀、意识模糊等情况,应立即送往医院,途中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剧烈搬动。
2.中医调理的协同配合
中医调理需贯穿疾病缓解期,通过 “治未病” 理念减少急性发作。一是体质调理的个性化,根据老人体质辨证施治,如痰湿体质者可在中医师指导下服用二陈汤加减,气虚体质者适当用黄芪、党参泡水饮用;艾灸、穴位贴敷等外治法可选择肺俞、膻中、足三里等穴位,每周 2-3 次,每次 15-20 分钟,需注意避免烫伤。二是生活方式的中医融入,如根据季节变化调整作息,秋季干燥时用麦冬、玉竹煮水润肺;饮食上少食生冷油腻,可适量食用山药、百合等健脾益肺的食材;通过八段锦中的 “调理脾胃须单举”“双手托天理三焦” 等动作改善呼吸功能,动作幅度以不感到疲劳为宜。
3.环境与康复的综合管理
家庭环境的优化和康复训练的坚持,是中西医结合照护的重要补充。环境方面,需保持室内湿度在 50%-60%,每日开窗通风 2 次,每次 30 分钟,避免油烟、粉尘、香水等刺激性气体;冬季使用暖气时可放置湿毛巾,防止空气干燥刺激呼吸道。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从腹式呼吸开始,指导老人用鼻缓慢吸气,使腹部隆起,再用嘴缓慢呼气,每次 10-15 分钟,每日 2 次;病情稳定后可配合散步、太极拳等轻度运动,以不出现胸闷气短为度。
常见误区提醒
1.盲目依赖偏方或拒绝西药
部分家庭认为 “中药无副作用”,盲目使用民间偏方,如服用未经炮制的杏仁、白果等,可能导致中毒;也有家庭担心西药副作用,在急性发作期擅自停用支气管扩张剂、激素等药物,导致病情恶化。实际上,中西医结合的核心是优势互补,急性发作期需以西医控制症状为主,缓解期通过中医调理体质,所有药物均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2.忽视病情变化或过度焦虑
有些家属对老人的轻微症状如咳嗽加重、活动耐力下降不够重视,延误了急性加重的干预时机;而另一些家属则因老人频繁咳嗽而过度限制其活动,导致肺功能进一步退化。正确的做法是定期记录老人的症状变化,如咳嗽频率、夜间睡眠时是否会因憋气而醒等,及时与医生沟通,在病情允许的范围内鼓励适度活动。
3.康复训练方法不当
康复训练中常见两种极端:一是急于求成,让老人进行超出耐受范围的运动,导致呼吸困难加重;二是完全不进行训练,认为 “静养才能养病”。事实上,科学的康复训练能增强呼吸肌力量,改善肺功能,关键是要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并在训练过程中密切观察反应,适时调整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