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就是肾结石吗?这些肾脏疾病的常见误区要避开

腰痛就是肾结石吗?这些肾脏疾病的常见误区要避开
作者:​张娟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3548

腰痛是生活中常见的不适症状,很多人一旦出现腰痛,就会下意识地认为自己得了肾结石。但实际上,腰痛与肾结石之间并不能直接画等号,肾脏疾病的认知中还存在不少类似的误区。下面,我们就来一一厘清这些常见误区,帮助大家更科学地认识肾脏疾病。

误区一:腰痛一定是肾结石

肾结石确实可能引起腰痛,这种疼痛往往比较剧烈,呈阵发性,可能还会伴有恶心、呕吐、血尿等症状。这是因为结石在肾脏或输尿管内移动时,会刺激尿路黏膜,导致平滑肌痉挛。然而,腰痛的原因多种多样,除了肾结石,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肾盂肾炎、肾结核等都可能导致腰痛。比如,腰肌劳损引起的腰痛多与劳累、姿势不当有关,休息后会有所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的腰痛可能会伴有下肢麻木、疼痛等神经压迫症状。因此,出现腰痛症状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肾结石,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尿常规、肾脏超声、腰椎CT等,以明确病因。

误区二:没有症状就没有肾脏疾病

很多肾脏疾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这是因为肾脏具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即使肾脏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剩余的肾单位也能维持身体的基本代谢需求,所以患者可能不会有明显的不适感觉。等到出现明显症状,如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肾功能异常等时,肾脏可能已经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损害。例如,慢性肾小球肾炎在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往往是在体检时通过尿常规检查发现蛋白尿或血尿才被确诊。因此,定期体检对于早期发现肾脏疾病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更应增加体检频率,以便尽早发现问题并及时治疗。

误区三:尿量正常肾功能就正常

尿量是反映肾脏功能的一个指标,但尿量正常并不意味着肾功能一定正常。肾脏的主要功能包括过滤血液、排出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分泌激素等。肾功能受损时,早期可能尿量并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因为肾脏仍能维持一定的滤过功能。只有当肾功能严重受损,肾小球滤过率大幅下降时,才可能出现少尿或无尿的情况。此外,一些肾脏疾病,如慢性肾衰竭,在病程中可能会出现多尿期,这是因为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受损,导致尿液浓缩功能下降。因此,不能仅凭尿量来判断肾功能是否正常,还需要结合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误区四:肾病患者要严格忌盐

盐的摄入与肾脏疾病密切相关,过量摄入盐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导致水钠潴留,加重水肿和高血压等症状。因此,肾病患者需要控制盐的摄入量,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严格忌盐。长期严格忌盐会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引起低钠血症,出现乏力、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症状,反而不利于身体健康。一般来说,肾病患者每天的盐摄入量建议控制在 3-5 克左右,具体摄入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肾功能状况以及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同时,要注意避免食用隐形盐,如咸菜、腌肉、酱油、味精等含钠量较高的食物。

误区五:只要多喝水就能预防所有肾脏疾病

多喝水有助于增加尿量,促进尿路内的代谢废物和小结石排出,对预防肾结石有一定的作用。但多喝水并不能预防所有的肾脏疾病。肾脏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感染、免疫异常、高血压、糖尿病、药物损伤等。例如,慢性肾小球肾炎主要与免疫异常有关,多喝水并不能阻止其发生和发展;药物性肾损伤则与不合理用药密切相关,需要通过规范用药来预防。因此,预防肾脏疾病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避免滥用药物等,不能仅仅依靠多喝水。

总之,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对于肾脏疾病,我们要摒弃错误的认知,树立科学的观念。当身体出现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的检查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肾脏的保护工作,预防肾脏疾病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肾脏健康,保障身体的正常运转。

2025-08-12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