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药使用误区,你中招了吗?

降糖药使用误区,你中招了吗?
作者:李纯梅   单位: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
37

在当今社会,糖尿病已成为一种屡见不鲜的慢性疾病,它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全球数以亿计人们的健康与生活质量。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这一“甜蜜的负担”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面对糖尿病,科学合理地使用降糖药成为了控制病情、维护健康的关键一环。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不少患者对降糖药的使用存在诸多误解,这些误区不仅可能削弱治疗效果,还可能带来额外的健康风险。本文旨在深入浅出地剖析降糖药使用中的常见误区,帮助大家走出迷雾,正确应对糖尿病。

一、降糖药基础知识

降糖药,就是用来降低血糖水平的药物。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受阻,导致血糖无法正常进入细胞被利用,从而引发高血糖。降糖药的作用机制大致可以分为几类:有的通过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细胞更好地利用血糖;有的则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提高体内胰岛素水平;还有的则是抑制肠道对糖分的吸收,减缓血糖上升速度。在市场上,降糖药种类繁多,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阿卡波糖等,它们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因此,在选择降糖药时,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根据个人病情、年龄、体重等因素综合考虑,切勿盲目跟风或自行更换药物。

二、降糖药使用误区及纠正

误区一:只要吃药,就可以随意吃喝,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只要按时服用降糖药,就可以放心大胆地享受美食,无需顾忌。事实上,药物并不能完全替代饮食控制的作用。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如高糖、高脂、高盐的摄入,会大大增加血糖控制的难度,甚至可能导致药物失效。

纠正:正确的做法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坚持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减少加工食品和甜食的摄入。同时,注意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这样才能与药物形成合力,有效控制血糖。

误区二:血糖一高就加药,一低就减药,有些患者监测血糖时,一旦发现数值偏高,就急于增加药量;而当血糖下降时,又担心药物副作用,擅自减少剂量。这种随意调整药量的做法,不仅不利于血糖的稳定控制,还可能引发血糖波动,加重病情。

纠正:血糖的监测和管理是一个长期且细致的过程。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和自身感受,逐步调整治疗方案。一般情况下,轻微的血糖波动无需立即调整药量,而是通过饮食和运动进行微调。只有当血糖持续异常时,才需与医生沟通,考虑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

误区三:忽视药物的副作用,任何药物都有可能产生副作用,降糖药也不例外。部分患者在使用降糖药后,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适、皮疹、低血糖反应等症状,但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往往忽视了这些信号,导致问题加重。

纠正:在使用降糖药前,患者应详细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并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自身反应。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咨询。同时,定期复诊也是监测药物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手段。

误区四:认为中药或保健品能替代正规降糖药,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宣称能够降糖的中药和保健品,不少患者因此陷入了误区,认为这些产品可以替代正规的降糖药。然而,这些产品往往缺乏科学验证和严格监管,其成分和效果难以保证,甚至可能含有对血糖有不良影响的物质。

纠正:中药和保健品在辅助治疗糖尿病方面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绝不能替代正规的降糖药。患者在选择任何补充品前,都应咨询专业医生或药师的建议,确保其与当前治疗方案不冲突,且安全有效。

误区五:忘记或漏服药后,下次加倍补服,部分患者偶尔忘记服药或漏服后,为了弥补这一“失误”,会在下次服药时加倍剂量。这种做法极易导致血糖急剧下降,引发低血糖反应,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纠正:如果偶尔忘记服药或漏服,一般无需特别补服。因为降糖药的作用是持续的,偶尔一次漏服对整体血糖控制影响不大。若确实需要补服,也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过量服用。

三、正确用药小贴士

①定时定量:严格按照医生指定的时间和剂量服药,不要随意改变。

②记录用药:建议记录每次用药的时间和剂量,以便医生评估疗效和调整方案。

③生活方式调整:结合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作息习惯,可以提升药物治疗的效果。

④定期复诊: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定期复诊检查血糖和身体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结语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正确使用降糖药是控制病情的关键。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到降糖药使用中的常见误区及正确做法。希望广大糖尿病患者能够走出误区,科学用药,结合健康的生活方式,共同抵御糖尿病的侵袭。

2025-08-28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