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药不能多吃?长期用可能有这些风险

止痛药不能多吃?长期用可能有这些风险
作者:​陈海霞   单位:​山东省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 药剂科
66

当你头痛欲裂或腰背刺痛时,止痛药仿佛及时降临的解药。但许多人未曾意识到,这张“安全网”背后,若滥用也可能成为健康陷阱。

止痛药背后的隐患:长期滥用的七大风险

止痛药虽然能止疼,但可不是啥无害的“灵丹妙药”。要是长期吃或者吃多了,它会对身体里好几个地方,像器官啊、系统啊,造成慢慢积累的损害,严重的甚至可能要命。

头一个,像对乙酰氨基酚这类药,要是吃超量了(大人一天一般不能超过4000毫克,或者长期吃太多),肝脏就忙不过来了。它处理这些药时产生的有毒东西,会直接伤害肝细胞,搞不好会弄出急性肝衰竭,命都可能搭进去——喝酒的人肝脏本来就累,风险更大。

再比如,像布洛芬、阿司匹林这类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偷偷伤害肠胃的“高手”。它们会削弱胃的保护层,长期吃的话,胃酸就像没了管束的军队,直接冲撞胃壁,很容易搞出胃溃疡、胃出血甚至胃穿孔。而且这事儿经常没啥明显感觉,等发现吐血或者拉黑便的时候,就晚了。

这NSAIDs还会“连累”肾脏。肾脏怎么调节血流,得靠一种叫前列腺素的东西帮忙。长期乱吃这些药,可能让肾脏供血变少,弄出慢性间质性肾炎,最后搞成肾衰竭(也叫“止痛剂肾病”)。本来肾脏就不太好的人,风险更高。

有些NSAIDs(比如昔布类的,或者高剂量的普通NSAIDs)对心脏血管也不好。长期用可能更容易得高血压、心梗或者中风。这对本来就有心脏病、血管病的人来说,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还有个很容易被忽略的,叫“药物过量性头痛”。要是你一个月里头有超过15天靠吃止痛药对付头痛,反而会搅乱大脑管疼痛的那套系统,结果就是头痛得更勤、更厉害,变成“越吃越痛、越痛越吃”的恶性循环(也叫“反跳性头痛”)。

另外,止痛药有时候像块“遮羞布”,把一些大病的疼痛信号给盖住了,比如肠道发炎啊、内脏出问题啊。这样可能耽误发现和治疗——本来早点能查出来的毛病,因为不疼了,可能就拖严重了。

最后,几种药一起吃也得小心“打架”。比如华法林和布洛芬一起吃,更容易出血;有些降压药跟NSAIDs一起用,降压效果可能变差。这些“合作搞破坏”往往更隐蔽,但也更危险。

简单说,止痛药能让你暂时舒服点,但背后藏着伤器官、耽误病情这些多重风险。用的时候一定得听医生的,别长期吃、别吃过量、也别自己随便混着吃。

守护健康:科学使用止痛药的指南

吃止痛药的时候,为了安全又有效,得记住几个关键点:

第一,搞清楚为啥疼最重要。要是老疼找不着原因,或者突然疼得特别厉害,赶紧去医院,别自己瞎吃药,不然可能把真正的毛病给耽误了。

第二,说明书是基本操作。不管是药店自己买的还是医生开的,都得仔细看说明书。上面写的剂量、多久吃一次、吃多久、哪些人不能吃、有啥副作用,都得照着来。千万别多吃,也别吃太久!特别要注意的是,像对乙酰氨基酚这种常见的,一天总量别超过4000mg(具体看说明书),而且别同时吃好几种含这东西的药(比如有些复方感冒药里就有)。

第三,长期吃?必须找医生。像慢性关节炎这种需要长期吃止痛药的,一定得在医生指导下吃。医生会根据情况选合适的药、剂量和类型(比如缓释片对胃刺激小点),还会安排定期检查(像查肝肾功能、血压、血常规这些),这样长期用药才更安全。自己最好记个用药小账本(药名、剂量、时间、效果咋样),复诊时拿给医生看,方便调整。

第四,看医生时,有啥说啥。去复诊或者看病的时候,主动告诉医生你都在吃啥药,包括保健品啊、中药啊,这样医生才能避免危险的药物冲突(比如止痛的“非甾体”药和抗凝药一起吃,可能更容易出血)。

最后,特殊人群要更小心。像年纪大的、肝肾不太好的、以前得过胃溃疡或者心脏有问题的、孕妇或者正在喂奶的妈妈这些人,因为身体情况特殊,吃止痛药风险更大,必须严格听医生的,千万别自己调药。

总之,吃止痛药的关键就是三点:先弄明白为啥疼、按规矩吃药、听医生的话。同时还得看个人情况,这样才能既止住疼,又保证安全。

2025-08-26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