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中的人文关怀 温暖生命的“最后防线”

ICU中的人文关怀 温暖生命的“最后防线”
作者:​陈称英   单位: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第二人民医院
5044

重症监护室(ICU)中的患者在面对陌生的环境、冰冷的仪器以及频繁的操作时,往往会陷入心理恐惧和孤独感之中。人文关怀不仅能给患者带来温暖和尊重,更能够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下面我们来聊聊ICU中如何进行人文关怀。

基础护理,赋予护理温度

基础护理是ICU中对重症患者护理的基石,在护理中需关注患者体验,使每一项护理都能够为患者带来温暖和安心。

1.皮肤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为患者进行床上擦浴、洗头、剪指甲、剃胡须等,保持患者身体各部位清洁;护理人员应做到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更换、勤整理,帮助患者预防压力性损伤与失禁相关性皮炎;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在每天擦手后,为患者涂抹润肤霜,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

2.口腔护理

根据患者的口腔状况选择适合的护理溶液,如生理盐水、抗菌溶液等。在护理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患者的口腔黏膜。口腔护理中,观察患者口腔内是否有溃疡、出血等情况。

3.疼痛管理

在护理无法说话的患者时,可通过面部表情疼痛评估量表了解患者疼痛程度,避免“默认无痛”;在翻身、吸痰等操作前,主动向患者解释:“可能会有点疼,我会轻一些”,并且在操作过程中观察患者表现,随时询问:“能忍受吗?”在操作之后关怀患者:“辛苦了,歇会儿”。

4.睡眠护理

在夜间若需护理操作,尽量集中操作时间,减少对患者睡眠的干扰。

5.尊严护理

在为患者擦浴、导尿等护理时,拉上隔帘,避免患者暴露在他人视线中;在协助患者翻身时,不要用生硬的语气说:“翻过来”,而是要用温和亲切的语气说:“我帮你翻个身,背会舒服些”。

有效沟通,缓解患者焦虑

ICU的患者经常会因不知道病情、看不到家人而产生焦虑,护理人员要通过有效沟通,缓解患者的心理恐慌。

1.语言沟通

护理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病情,让患者听得懂、能理解,给患者带来安全感。如:“今天你的血氧比昨天好多了,维持在95%以上了,说明肺功能在恢复。”当患者烦躁时,用缓慢的语速说:“我陪你一起慢慢呼吸,没事的”,安抚患者情绪,让患者逐渐平静下来。

2.非语言沟通

对无法说话或昏迷的患者,握住他的手,向他传递手中的温暖;轻轻抚摸患者额头,用温柔的动作给患者无声的安慰;与患者对视时,保持真诚、关切的眼神接触,让患者从眼神中体会到被关心。

3.尊重意愿

在患者清醒时,询问患者需求:“想不想跟家人打个电话?”“要不要听点音乐?”“需不需要调整一下病房的温度?”通过小事的沟通交流,让患者感受到自己有选择权。

协同家属,成为人文关怀伙伴

ICU的探视限制对患者与家属之间的沟通造成了阻碍,护理人员可成为连接家属与患者之间的桥梁,为双方交流提供帮助。

1.与家属沟通

及时向家属告知患者病情,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让家属了解患者的状况,让家属放下心来。在沟通过程中,用通俗语言和具体数据解释病情,如:“今天血压从160/90降到了138/85,呼吸也平稳了,情况较好。”避免向家属说“再观察”“血压高”等模糊不清的话语,让家属能够清晰准确地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

2.个性化探视

对儿童患者,允许家长穿隔离衣,与孩子说说话,玩一会儿;对老年患者,让子女帮着梳梳头,整理衣物,唠唠家常。尽管探视时间很短,也要为患者和家属创造温馨时刻。

3.安抚家属情绪

为家属提供人文关怀和心理支持,耐心解答家属的疑问,让家属感受到温暖;当家属情绪低落、哭泣时,主动递上纸巾,安抚家属:“我知道你很担心,我们会好好照顾他的。”

改善环境,营造“家”的感觉

在患者床头放其喜欢的物品,如儿童患者放玩偶和玩具,老年患者放一些旧物件、老照片等,让患者在陌生的环境中也能感受到温馨;夜间调暗灯光,减小仪器报警音量,拉上隔帘阻隔光线。

总而言之,ICU中的人文关怀是护理的核心所在,护理人员要用有温度的护理,温暖守护患者生命的“最后防线”,让患者感受到被重视、被尊重和被关注,缓解患者内心的恐惧与焦虑,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2025-09-25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