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管理年”家庭总动员 助力青少年健康减重降压

“体重管理年”家庭总动员 助力青少年健康减重降压
作者:​邓鑫晖   单位:来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81

在“体重管理年”的大背景下,一个不容忽视的数字引发关注:有研究预测,若不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而在这些“小胖墩”中,高血压正悄然蔓延。

肥胖为何会让青少年患上高血压?这是因为:首先,过多脂肪堆积使心脏需超负荷工作才能推动血液流动,长此以往导致心脏扩大、血压升高;其次,肥胖伴随的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等代谢紊乱,会进一步加重心血管负担;更关键的是,脂肪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和激素变化会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直接引发血管收缩、血压上升。令人担忧的是,青少年高血压早期往往没有头晕、头痛等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但长期血压失控会对心、脑、肾等靶器官造成不可逆损害,导致左心室肥厚、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形成等,儿童期的高血压如不干预,很有可能会延续到成年,大幅增加未来罹患心肌梗死、脑卒中、肾衰竭等严重疾病的风险。体重管理正是干预的黄金时机,家长应定期带肥胖孩子监测血压(儿童标准需结合年龄性别身高制定),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口号千遍,不如行动一次。在这个“体重管理年”,对抗青少年肥胖与高血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青少年应该积极做到以下几点:

饮食调整:八分饱原则+营养升级

“绿灯”食物多吃:保证蔬菜、水果、全谷物(糙米、燕麦)、优质蛋白(鱼、禽、蛋、豆制品)的充足摄入。

“黄灯”食物限量:控制精制碳水化合物(白米饭、白面条)、红肉、高脂食物的分量。

“红灯”食物少吃:严格限制含糖饮料、油炸食品、快餐、糕点、加工零食。戒掉含糖饮料是减重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减盐行动:烹饪时使用限盐勺,减少酱油、蚝油、咸菜等高钠调味品和食物的使用。

运动升级:课间15分钟+规律训练

今年多地学校推行“课间15分钟计划”,让学生走出教室跑跳、接触阳光。在此基础上,每周需3~4次中高强度运动,每次20~60分钟,包括:每天快走或慢跑30分钟;每周3次抗阻训练(如跳绳、仰卧起坐);还可尝试八段锦、健身长拳等传统项目增加趣味性。

生活习惯:保证9小时+睡前控屏

睡眠不足会导致瘦素分泌减少、饥饿素增加,诱发暴饮暴食。建议初中生每天睡眠9小时,高中生8.5小时,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产品,营造良好睡眠环境。

心理健康关怀:肥胖青少年可能面临心理压力和不自信。家长应多鼓励、少指责,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支持。

监测与鼓励

定期测量:每月测量一次身高、体重,计算BMI(身体质量指数)。每季度或在医生指导下测量血压。不追求快速减重,设定“每月减1~2公斤”或“每周运动3次”等容易实现的小目标,达成后给予精神奖励。

在“体重管理年”,很多青少年和家长都摩拳擦掌,准备开始减肥大计。然而,网络上信息繁杂,方法五花八门,一不留神就可能陷入误区,不仅瘦不下来,还可能伤了身体,打击信心。因此,我们应当科学认识青少年减肥中最常见误区,助你科学避坑,健康前行。

误区1:不吃主食能快速减重——错!青少年需碳水化合物供能,全谷物应占主食1/3以上。

误区2:极端节食,追求速效——错!青少年要保证均衡营养,控制总热量的同时,确保各类营养素的充足摄入。减肥没有捷径,循序渐进才是王道。

误区3:只运动,不忌口——错!“七分吃,三分练”是真理。将饮食调整和运动结合起来,创造合理的热量缺口,才能有效减脂。

误区4:迷信减肥产品——错!任何药物或代餐都必须在医生或专业营养师指导下使用。对于绝大多数青少年,完全不需要也不应该使用任何减肥产品。

误区5:忽视睡眠和压力——错!青少年要保证每晚8~10小时的优质睡眠,学会通过运动、音乐、倾诉等方式管理压力。好睡眠和好心情是减肥的“隐形助推器”。

儿童肥胖是可预防的慢性疾病,体重管理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发力。在“体重管理年”,希望每一位青少年都能树立科学的健康观,用耐心和坚持,收获一个更健康、更自信、更有活力的自己!

2025-10-17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