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身体出现不明原因的关节疼痛、皮肤红斑、长期疲劳等症状时,医生常常会建议我们抽血检查,看看是否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类风湿关节炎或系统性红斑狼疮。很多人可能会疑惑:这些病不是表现在关节或皮肤上吗?为什么抽血就能查出来?
作为一名检验师,我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血液样本,通过分析这些样本中的特定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某些疾病。
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统“认友为敌”
要理解为什么抽血能查出这些疾病,首先得知道什么是自身免疫病。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免疫系统就像身体的“防卫军”,专门攻击外来入侵者,比如细菌、病毒等。但在自身免疫病中,免疫系统“糊涂”了,错误地把自身的组织当成敌人进行攻击,导致炎症和组织损伤。
类风湿关节炎和红斑狼疮都属于自身免疫病,但它们攻击的目标不同:
类风湿关节炎:免疫系统主要攻击关节滑膜,导致关节肿胀、疼痛,甚至畸形。
红斑狼疮:免疫系统攻击全身多个器官,包括皮肤、关节、肾脏、心脏等。
由于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动会在血液中留下“蛛丝马迹”,所以我们通过抽血检测这些异常指标,就能帮助诊断这些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的关键血液指标
除了观察关节症状外,血液检测也起到关键作用,主要指标包括: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
红斑狼疮的关键血液指标
红斑狼疮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其中血液检测的几个关键指标包括:
抗核抗体(ANA):这是筛查红斑狼疮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约95%的红斑狼疮患者ANA呈阳性,但阳性并不一定就是红斑狼疮,因为其他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或健康人也可能阳性。
抗双链DNA抗体:这个抗体对红斑狼疮更具特异性,尤其是活动期患者,它的水平升高往往提示疾病活跃。
抗Sm抗体:这是红斑狼疮的标志性抗体,虽然只有约30%的患者阳性,但一旦检出,对诊断很有帮助。
补体水平:补体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种蛋白质,红斑狼疮患者由于免疫复合物的消耗,补体水平常降低,尤其是在疾病活动期。
通过这些指标,医生可以综合判断患者是否可能患有红斑狼疮,并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为什么血液检测如此重要
有些人可能会问:“既然这些病有典型的症状,为什么还要抽血?”其实,血液检测在自身免疫病的诊断和管理中有几个重要作用:
帮助确诊:很多自身免疫病的症状不典型,比如类风湿关节炎早期可能只是手指关节轻微疼痛,红斑狼疮可能表现为疲劳、发热,容易被误诊。血液检测能提供客观依据,减少误诊风险。
评估疾病活动度:比如CRP和ESR升高可能提示类风湿关节炎炎症加重;抗dsDNA抗体升高、补体降低可能提示红斑狼疮活跃。
监测治疗效果:通过定期检测相关指标,医生可以判断药物是否起效,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抽血检查的局限性
虽然血液检测对自身免疫病的诊断非常重要,但它并不是万能的。例如:
不是所有患者指标都异常:少数红斑狼疮患者ANA阴性,部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F和抗CCP抗体阴性,这时需要结合其他检查(如影像学)来判断。
指标阳性≠患病:健康人(尤其是老年人)也可能某些抗体阳性,因此不能仅凭血液检测下诊断,必须结合临床症状。
类风湿关节炎和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虽然主要表现为关节或皮肤症状,但由于免疫系统的异常会在血液中留下“痕迹”,因此抽血检查成为诊断和管理这些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测特定的抗体和炎症指标,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