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前患者需要做哪些准备

手术前患者需要做哪些准备
作者:胡洪琴   单位:荥经县人民医院
2932

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场需要精心准备的 “战役”,术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手术安全和术后恢复。从身体调理到心理调整,从生活习惯改变到物品准备,每个环节都不容忽视。做好术前准备,能让患者以最佳状态迎接手术,减少并发症风险,加速康复进程。

一、身体准备:为手术 “打好基础” (一)配合完成术前检查 术前检查是医生评估手术风险的 “依据”,患者需按要求完成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等基础检查,这些检查能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排查是否存在贫血、感染、心脏问题等手术禁忌证。若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还需做专项检查(如血糖监测、心脏超声),确保病情控制稳定。检查前要遵循医嘱,如抽血需空腹 8-12 小时,做胃肠镜检查前要提前清肠,避免因检查不规范影响结果准确性。

(二)调理基础疾病 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术前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高血压患者术前当天早晨可用少量水送服降压药,避免手术中血压波动;糖尿病患者需暂停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将空腹血糖控制在 8mmol/L 以下。但绝对不可自行停药或换药,任何调整都需经主治医生确认。

(三)改善营养状态 手术对身体是一种消耗,术前需储备足够的能量和营养。饮食上要增加蛋白质(如鸡蛋、瘦肉、牛奶)和维生素(如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但术前 12 小时需禁食、4 小时禁水,目的是减少术中呕吐、误吸的风险,具体禁食禁水时间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因饥饿提前进食。

二、心理准备:放下顾虑 “轻装上阵” (一)了解手术相关信息 术前焦虑多源于对手术的未知,患者可主动向医生、护士了解手术流程(如手术时长、麻醉方式)、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如疼痛、伤口肿胀)及应对方法。也可以和同类手术康复的患者交流,了解真实的术后体验,减少对手术的恐惧。但要注意信息来源的可靠性,避免轻信非专业渠道的谣言,徒增焦虑。

(二)调整心态积极面对 过度紧张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影响手术进程。患者可通过深呼吸、听舒缓音乐、与家人聊天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家属要给予鼓励和陪伴,用积极的语言传递信心,避免在患者面前讨论手术风险或负面话题。若焦虑情绪严重影响睡眠,可告知医生,必要时使用镇静药物帮助入睡。

三、生活习惯准备:提前适应 “术后状态” (一)戒烟戒酒 吸烟会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增加术后肺部感染、伤口愈合缓慢的风险,术前 2 周需严格戒烟;酒精会影响肝脏代谢和药物效果,术前 1 周应停止饮酒,包括含酒精的饮料、食物(如酒心巧克力)。

(二)练习术后必要动作 术前可提前练习咳嗽、咳痰的正确方法:深呼吸后用力咳嗽,咳嗽时用手轻按伤口部位(术后可用枕头按压),减少咳嗽引起的疼痛,这项练习能有效预防术后肺部感染。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还可练习床上翻身、排尿,避免术后因不习惯而出现尿潴留、压疮等问题。

四、物品与信息准备:做到 “有备无患” (一)准备必要物品 住院期间需携带身份证、医保卡、住院押金单等证件;个人用品以简洁实用为主,如宽松的睡衣(便于术后穿脱)、防滑拖鞋、毛巾、牙刷等,避免携带贵重物品。根据手术类型准备特殊物品,如骨科手术患者可提前准备助行器,腹部手术患者可准备腹带(需经医生同意)。

(二)明确联系方式 术前要告知家属手术时间、等候区域,确保手术期间家属保持电话畅通,便于医生在需要时及时沟通。若有药物过敏史、输血史或家族遗传病史,需提前告知医护人员,并在病历上注明,避免术中出现意外。

手术前的每一项准备,都是在为手术安全和术后康复 “铺路”。患者只需认真遵循医嘱,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调整好身心状态,就能最大限度降低手术风险,为顺利康复打下坚实基础。记住,术前准备越充分,术后恢复就越顺利。

2025-07-29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