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必须手术?骨科医生划出“三条红线”

腰椎间盘突出必须手术?骨科医生划出“三条红线”
作者:刘安鑫   单位:宜宾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
1288

“医生,我腰椎间盘突出,是不是必须开刀?” 骨科门诊中,这类疑问极为常见。很多患者看到 “椎间盘突出” 的诊断就恐慌不已,实则临床需手术的患者不足 10%。作为骨科医生,我将明确保守治疗、微创介入和手术治疗的 “三条红线”,助您科学判断病情。

一、保守治疗红线:无需手术的情况

腰椎间盘突出类似腰椎的 “老化磨损”,多数可通过身体调节适应,以下情况无需手术:

1. 初次发作且症状较轻

首次出现腰痛伴下肢麻木,疼痛可忍且不影响睡眠行走,影像学显示突出物直径<5mm 时,可优先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核心是 “给椎间盘减压”:

卧床休息:急性期卧床 1-2 周,选硬度适中床垫,避免久坐、弯腰搬重物。

药物干预:遵医嘱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止痛,急性期短期用甘露醇减轻神经水肿。

物理治疗:急性期后(约 1 周),可进行牵引、针灸、低频脉冲电疗等。

康复锻炼:疼痛缓解后,坚持 “小燕飞”“五点支撑” 增强腰背肌力量。

2. 症状反复发作但有规律

症状时好时坏(劳累加重、休息减轻),每年发作≤3 次,且无明显肌肉萎缩或肌力下降,无需急于手术。

需注意:保守治疗并非 “硬扛”,若 6-8 周规范治疗后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需及时复查调整方案。

3. 影像学突出明显但无症状

体检发现明显突出却无不适,这类 “无症状性突出” 在人群中占 30%,无需治疗。腰椎退变是自然过程,不影响功能则无需干预。

二、微创介入红线:适合微创的时机

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但未达开放手术标准时,微创介入是优选,具有创伤小的优势:

1. 保守治疗无效但未达手术标准

经 8-12 周规范保守治疗,腰痛或下肢放射痛仍反复发作影响生活,影像学显示突出物直径 5-10mm 且无明显椎管狭窄,可考虑微创。

常用微创技术:

经皮内镜椎间盘摘除术:7-10mm 切口,内镜下摘除突出髓核,术后 1-2 天出院。

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适用于包容性突出,低温消融髓核降低椎间盘压力。

臭氧注射治疗:注入臭氧氧化髓核,减轻神经压迫,适用于轻度突出。

2. 单节段突出且神经压迫局限

仅单节段(如 L5-S1)突出,压迫单一神经根,无腰椎不稳或椎管狭窄,微创效果好,对脊柱稳定性破坏小。

3. 身体条件差无法耐受开放手术

高龄或有严重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者,开放手术风险高,微创更安全。

三、手术预警红线:必须立即手术的情况

出现以下情况需尽快手术,否则可能致永久性神经损伤:

1. 出现马尾神经综合征

表现为会阴部麻木、大小便失禁、下肢瘫痪等,因突出压迫马尾神经所致,需 48 小时内手术解除压迫,延误可能终身残疾。

2. 下肢肌肉萎缩或肌力明显下降

下肢肌肉变细(如小腿)、脚趾无法抬起或无力(如勾脚困难),提示神经受压严重且时间长,保守难恢复,需及时手术。

3. 剧烈疼痛无法缓解

持续性剧烈腰痛或下肢放射痛,止痛药无效,严重影响生活,影像学显示突出物直径>10mm 且神经压迫明显,需手术。

4. 合并严重椎管狭窄或腰椎不稳

合并严重椎管狭窄(内径<10mm)伴间歇性跛行(走数百米需蹲下休息),或合并腰椎不稳(椎体明显滑移),需开放手术摘除椎间盘并内固定融合,恢复脊柱稳定性。

四、走出治疗误区

1. 勿信 “根治” 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是退行性疾病,类似机器老化,目前无法 “根治”,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预防加重,轻信 “偏方”“神药” 只会延误治疗。

2. 别因害怕拒绝必要手术

脊柱外科技术成熟,尤其微创技术降低了风险和创伤,多数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因恐惧拒绝手术可能加重病情。

3. 术后需重视康复锻炼

术后不锻炼会导致腰背肌薄弱、病情复发,康复锻炼能增强腰椎稳定性,预防复发。

结语

腰椎间盘突出就像腰椎的 “小故障”,多数情况下不需要 “大修”(手术),通过 “保养”(保守治疗)就能解决问题。但当出现 “严重故障”(手术预警红线)时,就必须及时 “维修”(手术)。记住,正确的治疗加上科学的康复锻炼,才能让腰椎更健康,让生活更轻松。

2025-08-12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