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蚊虫叮咬 哪些症状提示可能感染登革热等疾病

被蚊虫叮咬 哪些症状提示可能感染登革热等疾病
作者:劳乐媛   单位:灵山县人民医院
64

夏末秋初,蚊虫依旧活跃,被蚊虫叮咬后出现的红肿瘙痒,往往被人们当作小事。然而,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蚊虫叮咬可能是登革热、疟疾等致命传染病的隐形入口。这些疾病初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容易被忽视,但若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可能引发严重后果。了解蚊虫叮咬后可能提示感染这些疾病的症状,是保护自身健康的重要前提。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症状表现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感染后,患者通常会经历2-15天的潜伏期,平均为4-7天。潜伏期过后,患者会突然出现高热,体温可在24小时内升至39℃以上,且持续3-7天不退,服用普通退烧药效果往往不明显。这种高热不同于普通感冒的发热,它来得更急、温度更高、持续时间更长,身体非常难受。

在高热的同时,患者还会出现全身疼痛的症状,包括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等,这也是登革热被称为“断骨热”的原因。患者会感觉头部像被重物撞击,眼眶周围酸痛难忍,四肢关节和肌肉仿佛被撕裂一般,即使轻微活动也会疼痛加剧。此外,患者的皮肤上会出现皮疹,多在发热后3-6天出现,先从躯干开始,逐渐蔓延至四肢和面部。皮疹形态多样,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皮疹等,部分患者还会伴有皮肤瘙痒。

随着病情发展,登革热可能进入重症阶段,这也是最危险的时期。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出血症状,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呕血、便血等。同时,还可能出现血浆渗漏的表现,如球结膜水肿、四肢水肿、胸腔积液、腹水等,严重时会导致休克,危及生命。如果被蚊虫叮咬后,出现了上述高热、全身疼痛、皮疹以及出血、水肿等症状,就要高度警惕登革热的可能。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血液中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按蚊叮咬传播。疟疾的症状以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为主要特征,不同类型的疟原虫感染,其发作周期有所不同。间日疟和卵形疟的发作周期为48小时左右,三日疟为72小时左右,恶性疟的发作则无规律可循。

在疟疾发作初期,患者会感到全身发冷,即使盖着厚厚的被子也无法缓解,这种发冷症状可持续数分钟至一小时左右,随后体温迅速升高,可达40℃以上。高热期间,患者会出现头痛、全身酸痛、口渴、烦躁等症状,持续2-6小时后,患者开始大量出汗,体温逐渐下降,症状也随之缓解。但在缓解期过后,患者又会再次出现发冷、发热、出汗的周期性发作。

除了典型的周期性发作症状外,疟疾患者还可能出现贫血、脾肿大等症状。恶性疟的病情较为严重,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脑型疟、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如果被蚊虫叮咬后,出现了周期性的发冷、发热、出汗,以及贫血、脾肿大等症状,就要警惕疟疾的可能,尤其是到过疟疾流行地区的人群,更应提高警惕。

需要注意的是,登革热和疟疾的一些症状与普通感冒、流感等疾病较为相似,容易被混淆。普通感冒多伴有鼻塞、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而登革热和疟疾则以全身症状为主,如高热、全身疼痛等。流感的发热也较为明显,但全身疼痛症状相对较轻,且不会出现登革热的皮疹和出血症状,也不会有疟疾的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表现。

如果被蚊虫叮咬后出现了上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蚊虫叮咬史以及近期的出行史,以便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医生通常会通过血液检查等方法来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登革病毒或疟原虫,从而明确诊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做好防蚊措施,如安装纱窗、蚊帐,使用蚊香、驱蚊液等,避免被蚊虫叮咬。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干燥,减少蚊虫滋生。对于前往登革热、疟疾等疾病流行地区的人群,应提前做好预防接种和防护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总之,被蚊虫叮咬后并非小事,我们要密切关注自身症状,一旦出现可疑情况,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有效保障自身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2025-08-26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