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高热惊厥 教你4步科学止抽

儿童高热惊厥 教你4步科学止抽
作者:王惠   单位:乐山市中医医院 急诊科
28

孩子发烧时突然抽搐,身体僵直、意识不清,甚至口吐白沫 —— 这是很多家长的“噩梦场景”,医学上称为“高热惊厥”。它多发生在6个月至5岁儿童身上,因孩子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体温骤升(通常超过38.5℃)时易引发神经异常放电。不少家长遇到这种情况会慌得手足无措,甚至因错误操作加重风险。作为急诊护士,我总结了4步科学止抽方法,以及必须送医的关键时机,帮家长冷静应对。

首先要明确:大多数高热惊厥是良性的,持续时间通常1-5分钟,不会留下后遗症,家长无需过度恐慌,但必须立即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避免孩子在抽搐中发生窒息、跌落等意外。

第一步:保持侧卧,防止窒息(最关键)

孩子抽搐发作时,第一时间要确保呼吸道通畅,避免呕吐物、分泌物堵塞气管。

立即将孩子平放于安全地面或床上,迅速转为侧卧位(左侧或右侧均可),头向一侧倾斜,下巴微抬,这样能让口腔内的分泌物自然流出,减少误吸风险;

切勿强行将孩子抱坐或竖抱,也不要用力按压身体试图“制止抽搐”,以免导致关节损伤或呕吐物呛入气管;

若孩子嘴里有异物(如奶嘴、食物残渣),可轻轻用手指(裹上纱布或干净毛巾)清理出口腔,但不要伸手抠喉咙深处,避免刺激引发呕吐或损伤咽喉。

第二步:解开衣物,帮助散热

抽搐时孩子可能伴随身体发热,需适当散热帮助降温,避免体温持续升高加重抽搐。

解开孩子领口、袖口的纽扣或拉链,松开紧身衣物(如牛仔裤、连体衣),让身体能自然散热;

无需给孩子“物理降温”(如擦酒精、敷冰袋),此时孩子神经系统敏感,强烈刺激可能延长抽搐时间,只需保持环境通风,室温控制在24-26℃即可。

第三步:观察记录,为医生诊断提供依据

抽搐期间,家长要尽量冷静观察并记录关键信息,这些对医生判断病情很重要:

记录抽搐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比如“10:05开始,10:08停止”),若持续超过5分钟,需立即拨打120;

观察抽搐表现:是全身僵直、四肢抽动,还是局部(如单侧肢体)抽动?是否伴随意识丧失、口吐白沫、面色发紫、呼吸暂停等情况;

留意抽搐前的状态:发烧多久了?体温大概多少?抽搐前是否有咳嗽、呕吐、腹泻等其他症状。

第四步:抽搐停止后,及时补充水分并进行物理降温

抽搐停止后,孩子可能会短暂嗜睡、精神萎靡,此时需做好后续护理,预防再次抽搐。

待孩子意识逐渐恢复后,少量多次喂温白开水,补充水分的同时帮助降温(避免一次喝太多引发呕吐);

若体温仍较高(超过38.5℃),可使用儿童专用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按体重计算剂量),并配合温水擦额头、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帮助体温平稳下降,避免体温再次骤升诱发抽搐。

这些情况必须立即送医,别拖延

并非所有高热惊厥都能在家处理,出现以下情况时,需立即带孩子去医院或拨打120:

抽搐持续超过5分钟不停止,或抽搐停止后很快再次发作(短时间内发作2次及以上),可能是“复杂性高热惊厥”,需医生干预防止脑损伤;

抽搐时伴随面色发紫、呼吸暂停、口唇发绀,提示可能存在缺氧,需紧急医疗处理;

孩子年龄小于6个月或大于5岁,首次出现高热惊厥,需排除其他疾病(如脑炎、癫痫);

抽搐停止后,孩子精神状态极差(持续嗜睡、无法唤醒)、频繁呕吐、剧烈头痛,或出现颈部僵硬、肢体无力等异常,可能是颅内感染等严重问题;

孩子有癫痫病史、脑损伤病史,或家族中有高热惊厥遗传史,需医生评估是否需要长期干预。

最后提醒:高热惊厥的核心预防措施是“及时控制体温”——孩子发烧时,尤其是有高热惊厥史的孩子,体温超过38℃就应及时用退烧药,避免体温骤升。家长平时可在家备好儿童退烧药、体温计,熟悉急救步骤,遇到情况才能冷静应对。记住:科学处理、及时送医,才能最大程度保障孩子安全。

2025-09-12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