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外活动时,被蛇咬伤是一种潜在的危险情况。蛇的毒液可能会迅速侵入人体,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症状,如局部疼痛、肿胀、出血,甚至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器官衰竭,危及生命。因此,当遭遇蛇咬伤时,正确的处理方法至关重要。记住“三要四不要”,能够帮助我们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为救治争取宝贵的时间。
三要
(一)要保持冷静。当被蛇咬伤后,保持冷静是首要的。很多人在面对这种突发状况时,会陷入极度的恐慌之中,从而导致心率加快、血液循环加速,这会使得毒液更快地在体内扩散,加重病情。此时,我们应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深呼吸,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可以通过自我暗示、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来稳定情绪,为后续的处理做好准备。
(二)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在保持冷静的同时,要迅速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如120。在拨打急救电话时,需清晰、准确地告知医护人员受伤的地点、时间,以及被蛇咬伤的大致情况,例如蛇的外观特征(颜色、花纹等)、咬伤的部位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医护人员提前做好救治准备,携带相应的急救药品和设备。需要注意的是,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不要随意移动,尤其是受伤的肢体,以免加速毒液的扩散。
(三)要进行简单的伤口处理。在等待急救的过程中,可以对伤口进行一些简单的处理。首先,用干净的水或肥皂水清洗伤口,以去除伤口周围的毒液和污垢。然后,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轻轻包扎伤口,避免伤口受到污染。如果伤口处有明显的出血,可以用手指按压伤口的近心端,以减少血液的流动,从而减缓毒液的扩散。但需要注意的是,按压的力度要适中,不要过于用力,以免造成肢体缺血坏死。
四不要
(一)不要奔跑。被蛇咬伤后,很多人会因为害怕而选择奔跑,试图尽快离开现场。然而,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奔跑会使身体的新陈代谢加快,心率和呼吸频率增加,从而导致血液循环加速,毒液会更快地被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加重中毒症状。因此,被蛇咬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保持静止,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
(二)不要用嘴吸毒。在一些传统的急救方法中,有人会用嘴吸吮伤口,试图将毒液吸出。但这种方法存在很大的风险。首先,口腔中的细菌可能会通过伤口进入人体,引发感染。其次,如果施救者的口腔中有溃疡、龋齿等伤口,毒液可能会通过这些伤口进入施救者的体内,导致施救者中毒。因此,不要用嘴吸毒,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三)不要随意切开伤口。有些人认为,切开伤口可以让毒液流出,从而减轻中毒症状。但实际上,随意切开伤口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首先,切开伤口会破坏皮肤的完整性,增加感染的风险。其次,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损伤伤口周围的血管、神经和组织,导致出血不止或功能障碍。此外,对于一些具有凝血功能障碍的蛇毒,切开伤口可能会加重出血症状。因此,在没有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不要随意切开伤口。
(四)不要热敷或冰敷。热敷和冰敷也是一些人在处理伤口时可能会采取的措施,但这两种方法对于蛇咬伤的处理都是不合适的。热敷会使局部的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从而促进毒液的吸收和扩散。冰敷则可能会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加重组织损伤。因此,被蛇咬伤后,不要对伤口进行热敷或冰敷,以免加重病情。
总之,当在野外被蛇咬伤时,记住“三要四不要”的处理原则:保持冷静、及时拨打急救电话、进行简单的伤口处理,同时避免奔跑、用嘴吸毒、随意切开伤口、热敷或冰敷。这些正确的处理方法能够为我们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降低中毒的风险,提高救治的成功率。在野外活动前,我们也应该提前了解一些关于蛇类的知识,做好防护措施,避免被蛇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