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彩超 明明白白你的“心”

心脏彩超 明明白白你的“心”
作者:​杨祖凤   单位:安岳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4238

“医生,我胸闷气短,要不要做个心脏彩超?”“体检报告说心脏有杂音,彩超能查出来吗?”作为心内科最常用的检查之一,心脏彩超就像给心脏拍“动态电影”,能清晰展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但很多人对它一知半解,今天就用大白话讲讲心脏彩超的那些事儿。

心脏彩超:给心脏做“全景直播”

心脏彩超全称“超声心动图”,简单说就是用超声波“拍”心脏。和心电图(查电活动)、冠脉CT(查血管)不同,它主要看这三样:

1.结构:心脏有4个腔室(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就像4个“房间”;还有4扇“门”(瓣膜)控制血液流动。彩超能看清“房间”大小是否正常,“墙壁”(心肌)厚不厚,“门”关得严不严。

2.功能:心脏像个永不停歇的“泵”,彩超能算出每次跳动泵出多少血,评估“泵力”够不够。

3.血流:通过彩色多普勒技术,能看到血液在心脏里的流动方向和速度,有没有“逆流”或“梗阻”。

它没有辐射,不用打针,对老人、孕妇甚至新生儿都很安全,堪称心脏检查的“全能选手”。

哪些情况需要做心脏彩超?

1.胸口不舒服:比如活动后气短、胸闷、胸痛,可能是心功能下降或瓣膜出问题。

2.体检发现异常:听诊有心脏杂音、心电图提示心肌肥厚,需要彩超确认原因。

3.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筛查或成人怀疑有先心病(如房间隔缺损),彩超能精准诊断。

4.慢性病随访:高血压、糖尿病、甲亢患者,长期可能损害心脏结构,需定期用彩超监测。

5.术后复查:心脏手术后(如换瓣、先心病修复),用彩超评估恢复情况。

简单说,只要怀疑心脏“结构”或“功能”出问题,心脏彩超都是重要的检查手段。

做心脏彩超,全过程不复杂

1.检查前:不用空腹、不用憋尿,穿宽松上衣(方便露出胸口),取下项链等饰品。

2.检查中:躺在检查床上,医生会在胸口涂一层凉凉的耦合剂(帮助超声波传导),然后用探头在胸口移动。你可能会被要求“吸气后屏住呼吸”,这是为了减少肺部气体干扰,让图像更清晰。

3.检查后:擦去耦合剂就能走,不影响吃饭、上班,报告通常当天就能拿到。

整个过程没有疼痛,唯一的“不适”可能是耦合剂有点凉,或探头压迫胸口时轻微酸胀,完全不必紧张。

报告里的“专业术语”怎么看?

拿到报告别被一堆数据吓住,重点看这几个关键信息:

1.EF值:正常在50%-70%,低于50%提示心功能减退(心脏“泵力”不足)。

2.腔室大小:比如“左心室扩大”可能和高血压、心衰有关。

3.瓣膜情况:报告写“二尖瓣轻度反流”很常见,轻度反流多是生理性的,定期复查即可;中重度反流可能需要治疗。

4.心肌厚度:高血压患者若提示“左心室肥厚”,说明心脏在“超负荷工作”,需要严格控压。

看不懂也没关系,把报告交给医生,结合症状和其他检查,才能给出准确判断。

这些误区别踩坑

误区1:“做了心电图正常,就不用做彩超了。”心电图主要查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彩超看结构功能,两者不能互相替代。比如心衰早期,心电图可能正常,但彩超已能发现心功能下降。

误区2:“心脏彩超正常,就说明心脏没问题。”它不能替代冠脉造影查冠心病,也不能直接看到冠状动脉是否狭窄。如果有典型心绞痛,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查血管。

误区3:“每年体检必须做心脏彩超。”普通健康人若无不适或高危因素,不必常规做;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议每1-2年查一次。

结语

心脏彩超就像心脏的“家庭医生”,能早期发现问题,帮助及时干预。下次再遇到这项检查,不用紧张,它只是帮你更了解自己的“心”而已。如果有疑问,尽管问医生,毕竟清楚了解才能更好地守护心脏健康。

2025-08-20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