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后保持器 佩戴有讲究

正畸后保持器 佩戴有讲究
作者:​刘洋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九七一医院
706

当摘下牙套的那一刻,很多人都会为整齐的牙齿欢呼雀跃,但医生总会叮嘱:“保持器一定要坚持戴 ”事实上,保持器是正畸治疗的“最后一公里”,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牙套阶段。牙齿在矫正后处于不稳定状态,牙槽骨、牙周组织需要时间重建,若不佩戴保持器,牙齿很可能逐渐回到原来的位置,让数年的矫正成果前功尽弃。想要让笑容长久绽放,掌握保持器的佩戴学问至关重要。

目前常见的保持器主要分为三类,各有其适用场景与特点。传统保持器由钢丝和塑料基托组成,价格亲民且坚固耐用,能通过调整钢丝微调牙齿位置,但体积较大,初期佩戴可能影响发音和口感。透明压膜保持器因美观性佳深受青睐,它能紧密贴合牙齿,不影响日常社交,不过材质较脆,容易因咬合不当断裂,且需要严格避免高温。舌侧固定保持器则是“隐形卫士”,医生会将钢丝粘在牙齿内侧,无需摘戴,适合自律性较差或担心复发的人群,但清洁难度较高,需特别注意口腔卫生。

佩戴时长是保持器发挥作用的关键。初期阶段(1~6个月)需“寸步不离”,除了进食和刷牙,其余时间必须佩戴,包括夜间睡眠。这是因为牙齿刚脱离牙套束缚,复发风险最高,持续的外力能帮助牙槽骨稳定形态。中期阶段(6~12个月)可逐步减少佩戴时间,从全天佩戴改为夜间佩戴,但每天仍需保证10~12小时。此时牙齿位置基本稳定,但牙周组织仍在适应新的咬合关系,间断性佩戴能巩固矫正效果。长期维护阶段则需根据医生评估调整,部分人可能需要每周佩戴2~3晚,甚至终身夜间佩戴,尤其是牙齿拥挤、反颌等复杂病例,长期保持能有效预防复发。

清洁保养不当会让保持器成为细菌温床,进而影响口腔健康。每日清洁需“双管齐下”:先用软毛牙刷蘸清水轻轻刷洗,顺着牙齿的形态仔细去除表面食物残渣,对于难以清洁的角落,可以使用牙线辅助;再将保持器浸泡在专用清洁片溶液中15~20分钟,利用清洁片的杀菌成分杀灭细菌和真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避免用热水清洗或长时间浸泡,热水会使保持器材质变软变形,失去原有的矫正效果;存放时需放人专用盒内,防止挤压损坏或沾染灰尘。有些患者习惯随手将保持器放在纸巾上,这种做法极易导致保持器被污染或意外损坏。

佩戴过程中若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处理。轻微的牙齿酸痛或黏膜不适属于正常现象,通常1~2天可自行缓解;若疼痛持续或加剧,可能是保持器变形或佩戴不当,应尽快联系医生调整。如果保持器不慎丢失或损坏,需在24小时内就诊重新制作,避免牙齿移位。此外,每3~6个月应复诊一次,让医生检查保持器状态和牙齿位置,确保保持效果稳定。

正畸后的牙齿如同刚栽好的树苗,需要保持器这根“支架”来巩固形态。只有掌握正确的佩戴方法,坚持科学保养,才能让整齐的牙齿陪伴我们一生,绽放自信从容的笑容。

2025-08-20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