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肛瘘困扰:从肛周卫生到饮食调理的“护肛”习惯养成

远离肛瘘困扰:从肛周卫生到饮食调理的“护肛”习惯养成
作者:何新   单位: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917

肛瘘即肛门直肠瘘,是直肠或肛管与肛周相连的病理性管道,可归为感染性疾病范畴,20~40岁人群发病率较高,因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或破溃形成。肛瘘通常无法自愈,需要尽快手术,若病情严重则会造成组织器官功能受损的后果,甚至会增加癌变的风险。虽然肛瘘难自愈,但可预防,为了远离肛瘘困扰,我们应养成“护肛”的好习惯。

肛周需卫生

因为肛周毛细血管多、皮肤组织薄,加之排便时肛周受到刺激而扩张,所以若用力擦肛门不利于肛周健康,建议养成便后清洗肛门的习惯,缓解肛周亚健康的情况,放松肛门括约肌,有效缓解肛门疼痛,对于便秘的人来说,温水清洗还可增强便意。

肛周清洗应注意以下几点:

水温适宜,肛周神经密集,若水温过低会致使肌肉收缩,影响清洁效果,而过高的水温可能加重痔疮,甚至引起烫伤,因此,37摄氏度的水温最为适合清洗肛周;

洗后干燥,肛周清洗后需保持干燥,以免皮肤因潮湿而降低屏障作用,同时肛周潮湿还会增加感染真菌的风险,建议用一次性用品擦干,亦可自然风干,用于擦肛门的毛巾需定期更换;

选对器具,建议用流动清水冲洗,亦可用专门容器坐浴,尤其不能用洗脚盆清洗肛周,其目的是降低霉菌感染概率;

慎用消毒剂,清洗的目的是保持肛周卫生,而非保持无菌状态,对于不在治疗期的人们来说,不建议盲目使用消毒剂,以免因过度杀菌而造成肛周菌落失衡;

(5)术后科学清洗,对于肛周有创面的患者来说,需控制好清洗力度,以免肉芽组织剥落并引发出血,创面愈合后期需缩短清洗时间,并降低清洗频率。

排便需健康

四类人患有肛瘘的概率较大:一是糖尿病患者,与血糖控制不佳引发全身感染有关,糖尿病伴有肛周脓肿的临床病症较为常见;二是免疫力降低者,因炎症刺激与抵抗力下降而形成肛瘘;三是生活习惯不良者,如睡眠不足、熬夜、久坐、饮酒、频繁吃刺激性较强食物的人;四是长期腹泻或便秘者,因排便不健康而损伤肛周,引发肛周脓肿,若排便情况不加以改善则会形成肛瘘。

因为健康的排便可防治肛瘘,所以为了远离肛瘘困扰,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现健康排便目标:

补充益生菌,对于便秘与因肠道菌群失调而引起腹泻的患者都可通过补充益生菌达到健康排便的目的。

调整如厕姿势,对于长期坐便的人们来说,可通过加大肛肠角度顺利排便,为了做到这一点,可在坐便时踩一个小凳子,使身体处于前倾状态,增加腹压,促进排便。

控制排便时间,建议在排便时不看手机,养成专注排便习惯,用以缩短排便时长,最好能在8分钟内完成排便,以免因排便时间过长增加肛周压力和引发肛瘘的风险。

规律排便,在临床上将一周排便不足3次、每日排便超过3次的人分别定义为便秘、腹泻患者,因此并非每日排便才算健康,只要不是便秘、腹泻就是正常的,建议人们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养成规律排便习惯,如每日上班或上学前排便。

饮食需科学

饮食不仅会影响肛周健康,还会影响机体抗病力,因为肛瘘属于感染类疾病,而机体抗感染能力较强则可减轻病症或避免疾病发生,加之科学饮食可增强抗病力,所以人们应养成科学饮食习惯。

人们需从“多吃”、“少吃”两个方面着手达到科学饮食的目的:

多吃高纤维食物,如玉米、燕麦、糙米、红薯等,建议每日摄入膳食纤维超过25克,还要多吃芦笋、西兰花、苹果、火龙果等可以促进肠胃蠕动、润肠通便的新鲜果蔬,建议苹果带皮吃,亦需多吃含有益生菌的食物,如纳豆、酸奶等。人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还要多喝水,建议每日喝1.5升左右的温水,确保大便湿润。

少吃高盐高油、辛辣刺激的食物,如烧烤、辣椒等,以免引发便秘、腹泻或加重肛周充血与炎症刺激。人们还要少喝含有酒精、咖啡因的饮品,如白酒、功能性饮料等,以免刺激肛周血管扩张,进而增加患有肛瘘的风险。

肛瘘是常见疾病,影响人们的健康,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了远离肛瘘困扰,人们应养成良好的肛周清洁习惯、健康排便习惯以及科学饮食习惯,还要增加体育锻炼时间,少熬夜,使生活更加规律,进而降低引发肛瘘的风险。

2025-07-01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