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的温暖守护 如何打赢患者术中“低体温防御战”?

手术室的温暖守护 如何打赢患者术中“低体温防御战”?
作者:​张寒光 钟文慧   单位: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
2508

手术中患者低体温可能影响病情,需要有效保暖。通过局部或全身保暖,医护人员合作,避免术后并发症。操作要准确,预防措施周全,实现术中低体温的防范。低体温的风险与并发症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体温的下降,即低体温,是一种常见的情况,但其带来的风险及并发症不容忽视。低体温会延长药物的代谢过程,从而影响心脏活动和药物效能。这一状态可能导致患者心律变慢,血液流动速度减慢,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低体温还会减缓血液流速和降低血氧水平,影响术后患者伤口愈合的速率,增加感染的可能性。术中体温过低还与术后恶心、呕吐的增加有关,给患者带来额外的身体不适和恢复困难。

低体温的出现同样与术后失血量增加关联,原因在于体温降低影响了血小板的功能,减慢了凝血速度。这不仅可能需要更多的血液输注,也可能导致更多的术后并发症。

综合考虑,保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正常体温是至关重要的,需通过各种保暖措施确保体温处于理想状态,以降低由体温过低带来的风险和并发症。

局部保暖的优势与局限

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体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局部保暖作为一种有效方法,有着其优势和局限。

局部保暖主要通过对患者暴露的体表部位加热,以稳定体温。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有效地保持手术部位的温度稳定,尤其在一些较小规模的手术中,如腹腔、关节镜等微创手术,局部保暖可以更好地保护手术局部的温度,保持血液流动,减少因体温下降对手术效果的影响,避免因体温过低引起的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

局部保暖同样存在局限性。在全麻手术中,如果只依赖局部保暖,很难全面稳定全身体温,患者的体温仍有可能下降。因为全身体温的调控,涉及到的是全身的血液循环系统,依赖局部热源难以达到全身体温调控的目的。局部保暖可能会对患者的手术区域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对于较远区域的组织和器官,可能就无法获得明显热效应。

全身保暖的方法与效果

在手术中维持正常体温对患者至关重要,全身保暖方法是通过提高手术室内整体温度或使用暖气设备直接对患者进行加热。通常采用的全身保暖设备包括暖风机、水流加热床垫以及红外线加热灯等。

暖风机通过向患者覆盖的特定区域吹送温暖的空气,促进体温的升高。这种方法可以非侵入性地加热患者大面积的身体表面,效果较为迅速。水流加热床垫则是利用设定温度的热水循环,通过床垫传递热量,以此来提高患者的体温。红外线加热灯则通过辐射热直接对患者身体的特定部位进行加热。

这些全身保暖方法各有利弊。暖风机操作简便,加热速度快,但可能会导致患者水分过度蒸发,引起脱水。水流加热床垫能够持续稳定地提供热量,但其设备通常较为笨重,需要一定的空间来布置。红外线加热灯易操作并且加热效率高,但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不要对患者的皮肤造成热伤害。

综合策略与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团队合作至关重要。医生、麻醉医生和护士需紧密协作,以保持患者正常体温,并通过有效沟通、及时分享信息来共同解决问题。应结合使用加温输液、体温调节药物等不同方法,为每位患者制定最佳的个体化保暖方案。团队合作与综合策略的应用是成功的关键。

结束语

在医学领域中,手术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防止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是降低并发症风险的关键,局部保暖和全身保暖各有所长,均需要科学地进行策略设计和应用。团队协作是保证这些措施成功实施的核心。

2025-07-01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