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呵护:妇产科护士的情绪守护秘诀

从“心”呵护:妇产科护士的情绪守护秘诀
作者:余婷   单位:泸定县人民医院
682

产房外的走廊上,准妈妈紧紧抓着丈夫的手,指尖都因为紧张变得发白,这是妇产科里每天都会出现的场景。其实从准备要宝宝到生完孩子,女性身体会发生很大变化,内心也会有各种复杂的情绪。现在的妇产科护理可不只是打针换药,护士们还有一套特别的情绪守护办法:用专业知识做基础,加上理解和关心,再配上科学的沟通技巧,给女性们的心理撑起来一把保护伞。这些藏在白大褂下面的情绪小妙招,可是妇产科护理的厉害之处呢。

备孕时:赶走焦虑的心理疏导

准备要宝宝的女性,内心既盼着快点怀上,又可能担心身体有问题。妇产科护士常听到的问题就是:“备孕半年了还没怀上,是不是我身体有问题啊?”这时候护士们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开大家的误会。曾经有护士给备孕夫妻做了个排卵期日历表,用红绿颜色来标记容易怀孕的日子和安全的日子,把难懂的生理周期变成了通俗易懂的生活小指南,一下子就减轻了大家过度紧张的情绪。

对于年纪稍大才准备要宝宝的女性,护理团队会把孕前检查比作“汽车保养”,告诉她们每项检查指标就像轮胎胎压、发动机参数一样,有点小问题通过专业调整就能让身体回到最好的状态。这样一说,原本焦虑的女性就慢慢放松下来了。

怀孕期间:情绪调节方法

怀孕早期的孕吐反应,常常让准妈妈觉得很难受。这时候妇产科护士会教一个简单的办法:把柠檬切成片放在床头,每次觉得恶心的时候,先闻一闻柠檬的香味,这样能减轻想呕吐的感觉。这个方法其实藏着科学道理呢。嗅觉能很快影响大脑,让呕吐的感觉不那么强烈。

到了怀孕晚期,身体变得笨重,加上对分娩的害怕,很容易让孕妇心情变差。有妇幼保健院的护理团队想出了一个“子宫日记”的办法:用画画的方式记录胎儿每周的成长变化,比如28周的时候胎儿会练习睁眼,32周时会对声音有反应。当孕妇亲手在日记上贴上和胎儿大小差不多的水果模型时,原来的焦虑感就变成了对宝宝的期待。有位怀双胞胎的妈妈说:“看到宝宝像柚子那么大时,突然觉得再辛苦也值得了。”

分娩时:缓解恐惧的方法

产房里的护理工作,是情绪管理的大挑战。当宫缩的疼痛让产妇难受时,护士会把她的手放在肚子上:“感受一下宝宝在和你一起努力呢。每次宫缩都是他想快点见到妈妈呀。”这样的说法能把身体的痛苦变成和宝宝的情感连接。再配合呼吸引导,吸气时想象收集能量,呼气时想象排出紧张,很多产妇都说感觉疼痛减轻了。

对于要剖宫产的产妇,护理团队会在手术前让产妇摸一摸手术巾,闻一闻消毒水的气味,让这些本来可能让人害怕的感觉,变成安全的信号。有医院的研究发现,用了这个方法的产妇,手术时血压更稳定,手术后也更少出现应激反应。

产后:稳定情绪的办法

产后抑郁的阴影,常常会悄悄缠上新手妈妈。妇产科护士会用“心情温度计”这个小工具:把心情分成“晴天、多云、雨天”三个等级,每天让产妇用贴纸来标记。曾经有护士发现一位连续三天都贴雨天的产妇,了解后发现她因为乳头皲裂不敢喂奶,心里特别自责。护士帮她调整了哺乳姿势,又做了心理疏导,一周后她的心情就变好了。

面对新手爸妈手忙脚乱的样子,护理团队设计了“宝宝哭声密码本”:用简单的符号记录宝宝不同哭声的意思,如“哇哇大哭”可能是饿了,“嗯嗯的呻吟”可能是肚子胀气了。这种简单的解读方式,让焦虑的爸妈很快就有了带娃的自信。有爸爸说:“现在听到宝宝哭,再也不那么紧张了。”

结语

现在的妇产科护理,让我们知道健康不只是身体没病,内心也要平静。从准备怀孕到生完宝宝,女性在每个阶段都可能遇到情绪上的小问题,而妇产科护士就像经验丰富的帮手,用专业知识、贴心的理解和巧妙的方法,把焦虑变成期待,让恐惧变成勇气。当护理工作不只是关注身体,还要关心内心时,我们看到的是医学对人的关心和尊重。这种从“心”开始的守护,就是妇产科护理最让人感动的地方。

2025-07-02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