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小信号 预防宫颈癌

识别小信号 预防宫颈癌
作者:江明珠   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小金口人民医院
10287

宫颈癌,作为危害女性生命安全的疾病之一,其曾长期位居全球女性癌症发病和死亡的前列,也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然而,宫颈癌的发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到癌前病变(CIN),再到最终的浸润癌,往往需要数年甚至十数年的漫长过程,这恰恰给了我们宝贵的“时间窗口”。

认识宫颈癌

宫颈癌是发生在女性子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也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主要是由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引起,其发病与行为、免疫状态、生活习惯等因素相关,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但会随着病情进展出现阴道异常出血、分泌物异常等表现。

宫颈癌的高危人群包括:1)有多个性伴侣或性伴有多性伴史;2)过早性行为(<16岁)或过早生育(<18岁);3)免疫抑制状态(如HIV感染、器官移植后长期用药);4)有宫颈癌家族史或癌前病变史(如CIN2-3);5)长期吸烟、营养不良、卫生习惯差。

宫颈癌早期信号的识别

1.阴道异常出血

接触性出血:宫颈癌最典型的早期症状之一,即性生活、妇科检查后出现少量鲜红色出血。

非经期出血:两次月经之间的点滴出血,或绝经后(停经1年以上)突然出现阴道出血,颜色多为暗红色或褐色。

经期异常:月经周期延长、经量增多或淋漓不尽,与既往月经规律明显不同。

2.阴道分泌物异常

性状改变:白带呈淘米水样、血性或脓性,伴有腥臭味或恶臭味,尤其在晚期患者中更明显。

量的变化:分泌物显著增多,且持续时间较长,无法通过常规妇科炎症治疗缓解。

3.其他伴随症状

下腹部或腰骶部持续性疼痛,性生活或排便时加重;晚期可能出现尿频、尿急、血尿、下肢水肿等转移症状。

宫颈癌的预防

1.疫苗接种

HPV疫苗接种:9-45岁女性适用,最佳接种年龄为9-14岁。

疫苗类型包括:二价疫苗(预防HPV16/18型);四价疫苗(预防HPV6/11/16/18型);九价疫苗(预防HPV6/11/16/18/31/33/45/52/58型)。

接种程序:共3剂,分别在0、1-2、6月接种(具体间隔需遵医嘱)。

注意事项:即使已感染HPV,疫苗仍可预防其他未感染的型别;接种后仍需定期筛查,因疫苗不能覆盖所有高危型HPV。

2.定期筛查

筛查对象:25-64岁女性(有性生活后开始)。

筛查方法:

HPV检测:每5年一次(检测高危型HPV感染)。

TCT(液基细胞学检查):每3年一次(观察宫颈细胞形态变化)。

联合筛查:HPV+TCT联合检测(每5年一次,敏感性更高)。

异常处理:若筛查结果异常(如HPV阳性或TCT提示低/高级别病变),需进一步进行阴道镜检查和宫颈活检。确诊为癌前病变(CIN2-3级)时,需行宫颈锥切术(如LEEP刀或冷刀锥切)。

健康生活

1.安全性行为:推迟首次性行为年龄:首次性行为年龄越小,HPV感染风险越高。减少性伴侣数量:性伴侣越多,感染HPV的概率越高。使用安全套:虽不能完全阻断HPV传播,但可降低感染风险。

2.戒烟:吸烟会削弱免疫力,增加HPV持续感染和癌变的风险。

3.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E和叶酸的食物(如柑橘、绿叶蔬菜、坚果),增强免疫力。避免高糖、高脂肪饮食,减少肥胖风险(肥胖与多种癌症相关)。

4.适度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提高身体抵抗力。

5.个人卫生管理。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清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或过度冲洗阴道(可能破坏菌群平衡)。避免共用个人物品: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浴巾、内衣等,防止间接接触传播HPV。注意经期卫生:使用合格的卫生用品,每2-3小时更换一次卫生巾或卫生棉条;经期避免性生活,减少感染和炎症风险。治疗生殖道感染:及时治疗阴道炎、宫颈炎等生殖道感染,防止炎症刺激宫颈细胞异常增生。

总之,宫颈癌作为可防可控的疾病,关键在于“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女性应主动了解HPV与宫颈癌的知识,定期接受筛查,并鼓励符合条件的亲友接种疫苗,共同守护健康。

2025-08-22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