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断
1.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
转移性右下腹痛:初始为上腹或脐周钝痛,6-8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McBurney点)。
伴随症状:恶心、呕吐、低热(通常<38.5℃)、食欲减退。
查体体征:
右下腹压痛(麦氏点最明显)、反跳痛、肌紧张(腹膜刺激征)。
特殊检查:Rovsing征(按压左下腹引发右下腹痛)、腰大肌试验(提示后位阑尾)、闭孔肌试验(提示盆腔位阑尾)。
2.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升高(>10×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C反应蛋白(CRP)升高。
尿常规:主要用于排除泌尿系结石(如无血尿)。
3. 影像学检查
超声:首选,尤其适用于儿童、孕妇(无辐射),可见阑尾肿胀(直径>6mm)、粪石或周围积液。
CT:准确性更高(敏感度>90%),用于不典型病例或疑似并发症(如穿孔、脓肿)。
MRI:孕妇首选,避免辐射风险。
二、鉴别诊断
需与以下疾病区分:
1. 消化系统疾病:
胃肠炎:腹泻显著,压痛范围广,无固定右下腹痛。
肠梗阻: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影像学可见气液平面。
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儿童,腹痛位置不固定,超声示淋巴结肿大。
克罗恩病:慢性病程,伴腹泻、体重下降,内镜或影像学可见节段性肠壁增厚。
2. 妇科疾病:
异位妊娠破裂:育龄女性,停经史,hCG阳性,超声可见附件包块及盆腔积液。
卵巢囊肿蒂扭转:突发下腹痛,超声示囊肿伴血流减少。
盆腔炎(PID):性活跃女性,下腹双侧压痛,宫颈举痛,分泌物异常。
3. 泌尿系统疾病:
右侧输尿管结石:绞痛向会阴放射,血尿,肾区叩痛,CT尿路成像可确诊。
4. 其他:
右侧肺炎/胸膜炎:咳嗽、胸痛,听诊呼吸音减弱,胸片可见浸润影。
胆囊炎/胰腺炎:右上腹或中上腹痛,Murphy征阳性,超声或淀粉酶升高支持诊断。
三、治疗
1. 手术治疗(首选)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大多数患者。
开腹手术:用于腹腔粘连严重或穿孔伴弥漫性腹膜炎者。
并发症处理:
阑尾周围脓肿:先抗生素联合超声引导穿刺引流,6-8周后择期切除阑尾。
穿孔性阑尾炎:急诊手术,彻底冲洗腹腔。
2. 保守治疗
适应症:单纯性阑尾炎、手术禁忌者或拒绝手术者。
方案:静脉抗生素(如头孢曲松联合甲硝唑),症状缓解后改口服,总疗程7-10天。
风险:约20%-30%复发,需密切随访。
3. 抗生素使用
术前:单剂量广谱抗生素(如头孢西丁)降低切口感染风险。
术后:复杂病例(如穿孔)需继续用药3-5天。
四、特殊情况
儿童及老年人:症状不典型,易漏诊,需尽早影像学检查。
孕妇:阑尾位置随妊娠上移,MRI或超声首选,手术以腹腔镜为宜(孕中期最安全)。
五、随访
术后监测切口感染、腹腔脓肿等并发症。
保守治疗者需定期复查,警惕复发。
总结:急性阑尾炎诊断需结合病史、体检及影像学,注意与相似疾病鉴别。治疗以手术为主,部分病例可保守,关键在于及时处理以避免穿孔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