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你了解多少?

痛风,你了解多少?
作者:​黄雪萍   单位:马山县中医医院
488

提高公众对痛风这一由尿酸代谢异常引发的疾病的认识至关重要,尤其是考虑到它也可能影响年轻人。了解痛风的症状、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措施,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护理患者,从而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一、痛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痛风是由于尿酸代谢异常引发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冲击性疼痛,严重时影响生活质量。痛风的临床表现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受累关节突然剧痛,常常在夜间或清晨发生,疼痛表现为剧烈、无法忍受的水平,轻度触碰甚至被床单压迫都会加剧痛感。除此以外,受累关节通常会表现出肿胀、发热、红亮及功能受限等症状,持续约一周后自行缓解。如果患者不及时进行科学的治疗,病情可能会演变为慢性痛风,出现痛风性关节炎,损害患者的关节功能。痛风的诊断主要包括尿酸水平的检测和关节炎的症状评估两部分。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重要病因,如果检测结果显示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超过420μmol/L,可以考虑痛风的可能性。考虑到痛风的症状和体征有时难以和其他关节炎鉴别,特别是早期的痛风可能并无明显的高尿酸血症,医生会采取关节穿刺术,通过检查关节液中尿酸盐晶体的存在,来确定痛风的诊断。如果关节液中出现棘刺形尿酸盐晶体,那么基本可以确诊为痛风。

早期识别和正确诊断痛风至关重要,因为及早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显著降低因病情加重而引发关节畸形的风险,从而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二、痛风的常规治疗和中医治疗手段

痛风是一种因尿酸代谢异常导致尿酸积累在体内的疾病,其常规治疗和中医治疗手段各有特色。常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药物治疗主要是降低血尿酸药物例如别嘌醇和苯布司坦,能抑制尿酸的生成和增加尿酸的排泄,防止痛风发作。对痛风发作期疼痛的缓解,常用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积雪草甙、糖皮质激素等。痛风患者需要改变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饮酒、摄入高嘌呤食物等,这些会加重尿酸的生成和堆积。中医治疗痛风着重于调整体质,达到“治未病”的效果。中医认为痛风属于“痛证”、“湿热痹阻”之类,主要是由于湿、热、瘀、风等邪气内侵,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中医治疗的核心是辨证施治,常用的中药有连翘、黄芩、秦艽等。除中药治疗外,如针灸、拔罐、按摩等也是中医治疗的方式之一。

总的来说,痛风的治疗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常规治疗和中医治疗相结合,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也非常关键。

三、公共卫生教育中的痛风相关知识传播现状

在公共卫生教育中,关于痛风相关知识的传播现状依然存有许多问题。用对病症翻来覆去的书面描述去普及科学知识,显然无法让公众真正理解痛风的严重性。多数人甚至对痛风的定义、病因、病理过程都不甚了解,不少痛风患者在病症初起时就选择无视疼痛,进而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为应对这一状况,一些医疗机构和网络平台开始尝试采用科普漫画、动画解说视频等形式,以生动易懂的方式传播痛风知识,效果显著。这些形式的科普内容,能够使观者更直观地理解痛风的病因和病理过程,又能避免专业术语导致的信息壁垒。在地方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普及工作中,尚存在以公告、宣传栏等传统方式为主的情况,大多数居民无法获取到实时、详尽的痛风知识。在教育方面,痛风知识在群众性的健康教育活动中的比重也不大,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许多居民对痛风有一种传统的认知误区,误以为这是富贵病。

总的来说,公共卫生教育中的痛风知识传播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未来的教育工作需要围绕痛风预防和治疗方面做深入细致的宣传,并提高知识传播的形式多样性,以达到更好的科普效果。

结束语

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痛风病例增多,因此需要结合中西医的治疗方法来有效应对。提高公众对痛风的认识,倡导健康饮食和规律生活,是预防痛风的重要措施。同时,科技的进步也为痛风的防治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拓展了新的阶段。

2025-04-02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