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患者临床麻醉解读

高龄患者临床麻醉解读
作者:​杨丽   单位: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187

当家中存在高龄长辈需要接受手术时,不少人都会对麻醉环节心存担心,毕竟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与年轻人存在差异,麻醉是否存在风险、需要注意哪些方面,都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实际上,对于高龄患者的临床麻醉而言,存在诸多需要知晓的知识,接下来将给予详细阐述,以使大家对高龄患者的麻醉拥有更为清晰的认知,可更加安心地配合治疗工作。

高龄患者麻醉风险评估不可忽视

随着年龄不断增加,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会慢慢出现衰退现象,如心脏泵血能力降低、肺部呼吸功能变弱以及肝肾功能减退等状况较为普遍,而这些变化会对身体对麻醉药物的耐受能力及代谢能力产生直接影响。医生需要认真了解患者以往的病史,例如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因为这些疾病有可能在麻醉过程中引发意外情况。

除了关注患者病情本身,还需要留意患者日常服用的各类药物,因为某些药物与麻醉药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有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另外患者的营养状况、精神状态以及活动能力同样是评估工作的关键组成部分,营养状况欠佳、精神处于紧张状态或者活动存在不便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一般会更高。

术前全面检查,确保麻醉安全

手术之前,医生会安排一系列的检查项目,以此全面了解患者身体的具体状况,血常规检查可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或者感染的情况,贫血会致使身体携带氧气的能力有所下降,而感染则有可能对麻醉之后的恢复造成影响。

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可清晰呈现心脏的跳动状况及结构是否正常,从而及时察觉潜在的心脏问题,防止麻醉时心脏负担加重。胸部X线或CT检查可以观察肺部是否存在炎症、肿瘤等病变,以保证呼吸功能在麻醉过程中维持稳定。肝肾功能检查可明确肝脏和肾脏对麻醉药物的代谢与排泄能力,医生会据此调整麻醉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使麻醉方案更契合高龄患者的身体条件。

选择适宜麻醉方式,减少身体负担

局部麻醉仅作用于手术部位,对全身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小,故而适合一些小型手术。在此类麻醉过程中,高龄患者意识清醒,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相对稳定。椎管内麻醉通过阻滞脊髓神经传导的方式来减轻疼痛,其麻醉范围可控,与全身麻醉相比,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干扰更少,术后恢复也更快。

全身麻醉可使患者在手术期间处于无意识状态,然而在此过程中,需依据患者的身体具体状况精准调节麻醉深度,以此防止因药物蓄积而对肝肾功能产生损害,一般情况下,医生会结合手术的类型以及患者的健康状况,挑选最适宜的麻醉方式。

术后密切监护,预防并发症发生

医护人员会不间断地对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以及呼吸频率展开监测,以便及时察觉异常状况,像术后低血压这种情况,有可能是由出血或者麻醉药物残留所引发的,要及时给予处理。维持呼吸道的通畅同样有意义,高龄患者的咳嗽反射相对较弱,极易出现痰液积聚的现象,医护人员会帮助患者翻身、拍背,在必要的时候实施吸痰操作,以此来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

需密切留意患者的伤口状况,仔细观察是否存在渗血、红肿等感染迹象,并按时更换敷料,以保证伤口顺利愈合。另外也要关注患者的饮食及排尿情况,积极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和血液循环恢复,降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结语

对高龄患者开展临床麻醉工作时,从风险评估、术前检查,到方式选择以及术后监护等各个方面,都要做好精细且周到的工作,这些环节彼此紧密相连,希望能让高龄长辈在接受手术时更安全,并且术后恢复过程更为顺利。一旦家属了解了这些相关知识,便可在很大程度上配合医生,双方齐心协力为高龄患者的手术提供保障,尽可能减少他们在治疗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促使其可早日康复。

2025-08-22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