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感染HPV意味着私生活不检点或者谈虎色变,以为感染HPV就会发展为宫颈癌,此文让大家不再疑惑,更好地了解HPV相关知识,科学预防宫颈癌,守护女性健康。
认识宫颈癌“元凶”:HPV
HPV即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球形DNA病毒,主要感染人的皮肤和黏膜上皮。目前已知的HPV亚型有200多种,根据致癌风险可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其中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为高危型。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可引起宫颈、阴道、外阴、肛门、阴茎等部位的癌前病变,最终发展为浸润性癌。低危型HPV可发生尖锐湿疣。HPV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性传播、母婴传播、接触传播。
HPV≠宫颈癌,理解病变过程
虽然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感染HPV就一定会患宫颈癌,有资料显示,对大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女性来说,HPV感染是暂时的,会被宿主免疫系统清除,仅持续1-2年,并没有引起细胞形态学的异常。持续性的高危型HPV才会进展为癌前病变或者宫颈癌,经过10-20年才发展为癌。
双管齐下,预防宫颈癌
目前宫颈癌是唯一病因明确、唯一可早期预防和治疗,并有望彻底根除的癌症。对于HPV感染率高,也无需太紧张,如今对HPV及宫颈癌的预防和筛查,已经十分完善,通过接种HPV疫苗,我们完全有能力将这种疾病扼杀在摇篮之中。目前国内疫苗有二价、四价、九价。9-45岁可以接种HPV疫苗,尤其9-26岁女性。无论有没有性生活,45岁之后都不再建议接种HPV疫苗。HPV疫苗可预防高危型HPV感染,降低宫颈癌发生风险,妊娠期、哺乳期女性不建议接种。
健康人群的早期筛查和有疾病人群的早期诊断是预防宫颈癌发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宫颈癌筛查主要通过HPV病毒或宫颈细胞学检查。推荐有性生活的女性25岁开始宫颈癌筛查,每3-5年1次。对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在有性生活1年内就开始筛查,且要缩短筛查间隔,这些高危因素包括过早性生活(<16岁)、多个性伴侣(终生>3个)、多产、性传播疾病、免疫抑制、吸烟、营养不良、长期口服避孕药等。超过65岁,既往25年内无CIN2+病史,且10年内充分筛查阴性(10年中连续3次仅细胞学阴性或连续2次联合检测阴性,且最近一次筛查是在5年内),可停止筛查。
科学应对病理报告中的癌前病变
妇科液基薄层细胞学报告解读,通常依据是TBS(The Bethesda System)分类,一般包括:标本满意度、微生物情况、细胞异型等。此部分重点解读细胞异型:1.ASC-US是指发现了非典型鳞状细胞,这些细胞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异型性,但尚未达到明确诊断为低度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程度。细胞异型可能由炎症、感染、宫颈上皮内病变等引起,出现ASC-US,建议HPV检测和阴道镜检查,必要时进行活检明确病变性质。2.CIN1级通常被视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可能与HPV感染相关,有很大几率自愈,治疗方式一般为观察和随访,以及高危因素下进行宫颈电热圈环切术(LEEP)。3.CIN2和CIN3被称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需要及时干预治疗,治疗方法包括宫颈锥切、物理治疗、LEEP环形切除等。
答疑解惑
接种了HPV疫苗还需要做宫颈癌筛查吗?
需要。HPV疫苗并不可能预防全部HPV亚型,所以接种HPV疫苗后仍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
已感染HPV患者还可以接种HPV疫苗吗?
无论是否存在HPV感染和宫颈细胞学异常,都不影响接种疫苗。如果既往有过HPV感染,该型别恰好在疫苗预防范围之内,该疫苗就丧失了对该型别的保护作用,但不影响疫苗对其他型别的预防作用。
感染HPV意味着私生活不检点?
其中性传播是主要途径,但通过间接接触患者使用过的坐便器、浴巾、床单、内裤等也会有被感染风险,所以感染HPV≠私生活不检点。
男性可接种HPV疫苗吗?
可以。男性不仅是HPV病毒的载体和传播者,也是HPV病毒的受害者,HPV病毒可导致男性发生肛门癌、尖锐湿疣等疾病。
我们已清楚HPV为宫颈癌元凶,并且有HPV疫苗保驾护航,再加上规范的筛查,消除宫颈癌,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