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反复呛咳 警惕“隐性误吸”

老人反复呛咳 警惕“隐性误吸”
作者:周莹   单位:富顺县中医医院
240

在老年照护中,呛咳常被当作普通生理反应,比如,喝水太急、吃饭没注意,但反复出现呛咳可能暗藏危机——隐性误吸。这种“看不见的风险”可能导致肺炎、营养不良,甚至危及生命。今天从医学角度拆解隐性误吸,教护理人员和家属一套安全进食方法。

什么是“隐性误吸”?和普通呛咳有啥不一样?

正常进食时,喉咙会像“交通指挥员”,让食物顺利进入食道,同时关闭气管入口。但老人因肌肉功能退化、神经反应变慢或假牙不合适、吞咽肌肉无力,可能导致食物、液体进入气管,却没引发明显咳嗽,这就是隐性误吸。

它和普通呛咳的区别在于:

1.隐蔽性强:没有剧烈咳嗽、憋气等明显反应,可能仅表现为进食后声音嘶哑、痰多,甚至毫无症状;

2.反复发生:每天吃饭、喝水时可能多次发生,累积损伤气管和肺部;

3.危害更大:食物残渣长期滞留肺部,易引发吸入性肺炎,老人可能出现反复发烧、咳嗽加重,严重时导致呼吸衰竭。

如果老人出现以下信号,要高度警惕:①进食后总清嗓子;②喝水、喝粥时频繁呛咳;③最近无感冒却反复咳嗽、痰多;④体重莫名下降。

5步打造安全进食方案

预防隐性误吸,关键在“吃”的细节。护理人员可按以下步骤操作,降低风险。

第1步:进食前“3准备”,扫清环境与身体障碍

环境准备:关闭电视、收音机,避免老人分心;餐桌高度以老人坐直后,肘部能自然放在桌面上为宜,防止弯腰或仰头进食;

身体准备:让老人坐直,若无法坐直,可将床头抬高30°~45°,绝对禁止平躺进食;

口腔准备:用温水漱口,清除口腔残留食物;检查假牙是否松动,若松动,及时调整或取下,避免假牙随食物进入气管。

第2步:选对食物形态,避开高危食物

食物的软硬、稀稠度直接影响吞咽安全。推荐按稠厚→软食→固体的顺序尝试。

推荐食物:浓稠的粥、软面条、蒸蛋羹、豆腐、煮软的蔬菜;

慎吃食物:稀粥、汤类、汤圆、粽子;

禁止食物:坚果、果冻、年糕。

第3步:喂食3技巧,控制速度与量

小口慢喂:每次喂食量控制在5~10ml,用勺子将食物送进老人口腔内侧,避免直接送进舌中部,减少呛咳概率;

观察反应:喂完一口后,等待老人完全吞咽,再喂下一口,若老人出现皱眉、张嘴、摇头,立即停止;

交替进食:吃固体食物时,搭配少量稠厚液体,帮助食物顺利下咽,但避免边吃边喝水。

喂食时多留意老人的细微反应,出现以下情况立即暂停。

面色发紫、呼吸急促;

频繁眨眼、皱眉、用手捂嘴;

进食后声音变哑、呼吸有“呼噜声”。

第4步:进食后“2处理”,减少残留风险

清洁口腔:用温水或淡盐水漱口,若老人无法漱口,用棉签蘸温水擦拭口腔内侧、牙龈和舌头,清除残留食物;

保持体位:进食后不要让老人立即躺下,继续保持坐直或床头抬高30°,维持30~60分钟,避免食物反流进入气管。

紧急情况处理:若发生呛咳,这样做能救命!

即使做好预防,仍可能出现呛咳,护理人员需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和基础处理步骤。

轻度呛咳:让老人弯腰,身体前倾,从背后用手掌从下往上,从外向内轻拍老人背部,帮助咳出异物;

严重呛咳:表现为无法呼吸、面色发紫。立即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若老人清醒,站在老人背后,双手臂环抱其腰部,双手握拳,拇指顶住老人上腹部,快速向上、向内按压5次,重复至异物排出;若老人昏迷,让老人平躺,护理人员跪坐在其大腿两侧,双手交叠,放在上腹部,快速向下、向内按压5次,同时观察口腔,若有异物,用手指取出。

无论呛咳是否缓解,若老人之后出现发烧、咳嗽加重、呼吸急促,需立即送医,排查是否引发吸入性肺炎。

温馨提示

隐性误吸虽隐蔽,但只要掌握正确方法,就能有效预防。老人呛咳并非小事,要及时干预、科学护理。

2025-08-21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