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针尖轻触皮肤的瞬间,一滴血液悄然启程。它将穿越层层关卡,历经分离、反应、检测的精密 “生产线”,最终化身成诊断疾病的关键密码。今天,让我们跟随这滴血液的脚步,揭开生化检查背后的科学奥秘。
生化检查:检验科的“常规武器”
生化检查全称为 “临床生物化学检查”,是检验科最常开展的检测项目之一。它通过测定血液中的化学成分来评估人体器官功能和代谢状态,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现代生化检查可以检测的项目超过百种,主要包括:
肝功能系列、肾功能系列、血脂系列、血糖及相关指标、电解质平衡、心肌标志物、其他特殊项目。
这些指标能准确反映肝、肾、心脏等器官功能,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糖尿病、肝炎、心肌梗死等疾病。
检验前的精心准备
1.医嘱开具与信息核对。临床医生在电子病历系统开具申请后,检验科信息系统自动接收。
2.患者准备指导。空腹要求:多数生化检查需空腹8~12小时(晚10点禁食,可饮水)。药物影响:患者需告知医生用药情况。避免剧烈运动:采血前24小时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肌酸激酶升高干扰结果。情绪稳定:紧张焦虑会影响激素水平,建议采血时保持放松。
3.采血管与耗材准备。普通生化管(红色帽):不含抗凝剂,用于多数项目,血液自然凝固析出血清检测。肝素抗凝管(绿色帽):含肝素,用于血浆检测项目,防止血液凝固。氟化钠/草酸钾管(灰色帽):专用于血糖检测,抑制糖酵解,保证结果准确。促凝管(金黄色帽):含促凝剂,加速血清分离,适用于需快速获得血清的项目。
规范化的采血流程
1.身份核对与准备。采血护士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确认患者信息、项目与采血管类型,核查空腹状态。
2.静脉选择与消毒。常用肘正中静脉,其次是贵要静脉或头静脉。婴幼儿可选足跟或头皮静脉;肥胖患者需用长针头;静脉条件差者可热敷或拍打促进静脉显露。消毒采用75%酒精由内向外消毒,待干后碘伏二次消毒,消毒直径≥5cm。
3.规范化采血操作。采用真空采血系统,采血顺序为:血培养瓶(如需)→凝血项目管(蓝色帽)→血清生化管(红色/金黄色帽)→肝素抗凝管(绿色帽)→EDTA抗凝管(紫色帽)→血糖专用管(灰色帽)。采血量3~5ml,采血后轻颠倒混匀5~8次,避免剧烈摇晃导致溶血。
4.采血后处理。无菌棉签按压穿刺点5~10分钟止血;标注采血时间(精确到分钟);检查标本是否凝块、溶血或脂血;立即送检,部分项目需冰浴保存。
检验科的精密检测流程
1.标本接收与预处理。样本抵达检验科后,扫码录入LIS系统,外观检查是否溶血、脂血或凝血。30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分离血清/血浆,按需分装,避免反复冻融。
2.上机检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自动识别项目并调用试剂。加样针吸取2~15μl血清,试剂针加入100~300μl试剂,在37℃反应5~15分钟,通过光度法、电极法测定吸光度变化,依标准曲线计算结果。
3.质量控制。每批检测进行室内质控,检测已知浓度质控品;定期用标准品校准仪器;超出线性范围结果自动稀释重测;与历史结果对比,评估变化合理性。
报告的审核与发放
1.结果审核。检验医师进行双重审核:技术性审核质控和仪器状态;医学审核结果与临床信息的匹配度。危急值(如血钾>6.5mmol/L)立即电话通知临床,并分析AST/ALT比值、BUN/Cr比值等关联指标。
2.报告发放。常规报告2~4小时出具,可通过医院系统传输至医生工作站、自助打印、手机APP或微信公众号查询,特殊项目可邮寄或电话通知。报告含患者信息、检测结果、参考范围(区分年龄性别)、异常提示、检测方法及注意事项。
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
1.分析前因素。生理:年龄、性别、妊娠、昼夜节律差异。饮食:高脂饮食致脂血,酒精影响肝功能。药物:部分抗生素、维生素干扰检测。采血:止血带使用过久可致钾离子升高。
2.分析中因素。标本溶血影响钾、LDH等指标;仪器光电元件老化降低灵敏度;过期试剂导致结果偏差。
3.分析后因素。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解读;不同检测方法、人群参考范围有差异;部分指标存在个体生物学变异。
从指尖到报告,一滴血液的旅程凝聚着医学检验工作者的专业与严谨。每一个环节的精密把控,都是为了让这滴血液准确传递身体的健康密码。了解这个过程,不仅能帮助患者更好地配合检查,也能更准确地理解自己的检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