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还可以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指的是一种因为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而引发的疾病,脑梗发生后会导致患者脑部缺血、缺氧,严重时候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失语、偏瘫等症状。脑梗患者如果没有科学护理以及健康宣教,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候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那么脑梗患者如何进行护理与健康宣教?
一、什么是脑梗?
脑梗发生主要是因为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出现造成局部功能障碍发生,一般来说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会超过二十四个小时,疾病具有复发率高、发生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患者在疾病发生之后,会出现口角歪斜、表述不清、意识障碍等特点,脑梗发生的主要原因和供应脑部氧气血管堵塞、狭窄等现象有关。因为脑梗疾病的病因、病变位置呈现出差异性,所以临床具体症状也表现出不同。部分患者在最初可能只会出现略微乏力,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则会出现上肢和下肢无法活动现象。而部分患者则表现为突然急性发作。在脑梗疾病发生之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双眼突然看不清楚事物、整天处于一种昏昏欲睡的状态、全身出现明显乏力感、出现和平时不一样的头痛现象、肢体或者活动不灵现象、肢体麻木症状、头晕等现象。
二、脑梗如何进行护理与健康宣教?
1、饮食护理
部分脑梗患者会出现吞咽障碍,无法正常进行饮食,所以想要确保患者营养均衡,就需要积极进行营养补充,只有营养足够充足,才能够确保患者神经恢复。可以根据实际饮食情况制定科学饮食计划,确保膳食结构合理搭配,做到清淡饮食,可选择容易消化食物比如菜汤、米汤等,还需添加高蛋白以及高维生素食物,生活中需确保饮水量充足,增加排尿次数,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增加果汁以及牛奶摄入,还需注意监测尿酸和血糖含量。
2、进行康复训练
进行康复训练主要是为了针对患者局部神经及患侧肢体,有效恢复部分功能,常见为肢体功能训练,还可结合针灸推拿方式治疗。患者需主动进行康复训练,如果存在语言障碍,还可以配合医生说话来纠正发音。患者家属在家中也需要定期为患者按摩肌肉,防止肌肉萎缩和僵硬,预防下肢血栓形成。
3、注意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睡眠姿势,最好将面部偏向一侧,这样利于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引流,需轻叩患者背部,防止出现坠积性肺炎。注意对患者保暖,尤其对于昏迷和偏瘫患者,因为自身抵抗力弱,容易因为感冒导致疾病加重,所以必须做好相关保暖工作,防止着凉感冒发生。还需定期为患者翻身叩背,对于长期卧床患者最少两到三个小时便进行一次,避免压疮发生。口腔清洁也十分重要,生活中,家人需要指导并协助患者做好口腔清洁,多刷牙和漱口,每天进行两次,可以使用清水,也可以是淡盐水,避免口腔被污染。
4、进行心理疏导
当脑梗患者出现了语言障碍以及运动障碍等症状后,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这时候需要家人多和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患者内心想法后进行心理疏导,给予患者充足鼓励,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更好配合康复训练。
5、预防肺部感染
很多脑梗患者因为长期卧床,自身抵抗力会显著下降,引发肺部感染现象。所以当季节变化,气温出现下降时候,需要积极预防感染现象发生,如果发生类似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否则容易引发不同程度肺部疾病或呼吸道疾病。
6、健康宣教
需要做好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进行健康宣教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引导患者更好地配合进行疾病治疗,患者也需要主动参与到健康宣教学习中,以此来提升自身对于疾病知识的认知,确保疾病早期顺利治疗。当患者对疾病拥有一个准确认知后,也能够以一个积极的心态接受疾病治疗。
总之,脑梗疾病发生后,及时的健康宣教及针对性的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确保患者疾病预后效果的提升,这就要求患者及其家属对脑梗疾病拥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认知,做好对脑梗患者的护理工作,才能够起到提升疾病预后效果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