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和处理常见的腹部急症

如何识别和处理常见的腹部急症
作者:魏传伟   单位: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中心卫生院
2438

腹部急症涉及多个器官系统,病情往往复杂多变,早期准确识别与恰当处理对挽救生命、改善预后至关重要。依据病理生理机制,常见腹部急症可分为炎症性和梗阻性两大类,以下将从疼痛特征、伴随症状及处理原则等维度展开系统解析。

1.炎症性腹部急症

1.1 病理机制与疼痛特点

炎症性腹部急症源于器官组织的感染或无菌性炎症,病理过程表现为充血、水肿、渗出及组织损伤。疼痛机制主要包括内脏性腹痛与躯体性腹痛的叠加:初期多表现为模糊的内脏痛,定位弥散(如脐周疼痛),随着炎症累及壁层腹膜,逐渐出现固定的局限性压痛与反跳痛。以急性阑尾炎为例,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疼痛性质从初期的钝痛逐渐转变为持续性锐痛。

1.2 常见类型与鉴别要点

消化系统炎症性急症中,急性阑尾炎需重点关注麦氏点压痛(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1/3交界处),结合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升高辅助诊断;急性胆囊炎常伴右上腹压痛、墨菲征阳性(深吸气时胆囊区触痛加剧),可通过超声观察胆囊壁增厚、积液;急性胰腺炎则以持续性上腹剧痛为特征,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显著升高是重要诊断依据。此外,泌尿系统炎症如急性肾盂肾炎,除腰痛外,多伴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

1.3 紧急处理原则

炎症性急症处理核心在于控制感染与减轻组织损伤。初步评估生命体征后,应立即禁食水、胃肠减压以减少胃肠道刺激;建立静脉通路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依据感染类型经验性使用抗生素,如怀疑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可选用三代头孢菌素。若出现感染性休克,需迅速扩容并联合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外科干预指征包括穿孔、脓肿形成或保守治疗无效,应尽早转至专科进行手术清创或引流。

2.梗阻性腹部急症

2.1 病理生理与症状表现

梗阻性腹部急症因管腔阻塞导致内容物通过障碍,常见于肠道、胆道及尿路。肠管梗阻时,近端肠管扩张、积气积液,引发阵发性绞痛;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排泄受阻,出现黄疸、胆绞痛;尿路梗阻则引起肾绞痛与血尿。伴随症状因梗阻部位而异,如肠梗阻常伴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而胆道梗阻可继发胆管炎,出现寒战高热、腹痛、黄疸的 Charcot 三联征。

2.2 典型疾病与诊断依据

机械性肠梗阻需鉴别单纯性与绞窄性,后者病情进展迅速,可出现腹膜刺激征、血性呕吐物或果酱样便,腹部X线可见“假肿瘤征”或孤立扩张肠袢;胆道结石梗阻可通过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明确结石位置与胆管扩张程度;输尿管结石导致的肾绞痛,超声或CT平扫可发现输尿管走行区高密度影。此外,血生化检查中胆红素、肌酐等指标异常也为梗阻部位提供诊断线索。

2.3 干预措施与治疗策略

梗阻性急症治疗目标是解除梗阻、恢复管腔通畅。对于不完全性肠梗阻,可先尝试胃肠减压、灌肠等保守治疗;绞窄性肠梗阻需立即手术解除血运障碍,避免肠坏死。胆道梗阻合并感染时,优先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或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减压,待感染控制后再处理结石。尿路梗阻导致肾积水者,可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等微创技术,必要时留置输尿管支架管缓解梗阻。

结语

识别和处理腹部急症需综合疼痛性质、伴随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遵循 “早期识别、精准评估、分级处理” 原则。公众应掌握基本急救常识,如出现持续性腹痛、呕吐、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医疗人员则需快速鉴别炎症性与梗阻性病因,合理选择保守治疗或外科干预,最大限度降低急症死亡率,保障患者生命健康。

2025-07-29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