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骨后时常莫名其妙地涌起灼烧感的热流,同时喉咙处伴着酸苦味,烧心、反酸的情况时常发生,那么这些极有可能是反流性食管炎的表现,这是一种常见的、具有较大危害性的消化系统疾病,反复的烧心、反酸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若未能尽早治疗还可能诱发其他健康问题。了解反流性食管炎的成因、表现,并做好积极应对,能够缓解症状,促进病情康复。了解反流性食管炎
在正常状态下我们人体的食管与胃两者间具有单向阀门,也就是下食管括约肌,它的作用是避免胃内容物出现反流抵达食管,但是如果这道阀门出现功能障碍,或由于胃内压力增高,那么便会导致胃酸以及胃蛋白酶逆流进入食管,这些物质具有强酸特性,会对食管黏膜造成慢性侵蚀,并可诱发局部炎症,进而引起反流性食管炎。长时间弯腰劳作、身体肥胖、女性妊娠都会导致腹压水平升高,并对下食管括约肌正常的屏障功能造成一定的削弱,是反流性食管炎的诱因,除此以外,食管裂孔疝以及食管清除能力减弱等常见的生理结构异常也可能造成反流。长时间的吸烟、酗酒、睡前饮食、食用刺激性食物以及进食过饱等不良的饮食习惯也是反流性食管炎的重要诱因。应用某些药物(如硝酸甘油、钙通道阻滞剂等)会对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反流性食管炎的患病风险。
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症状
(1)食管内症状:烧心是最为常见和典型的食管内症状,即患者时常会感觉到胸骨后有一股灼烧感,类似于胸腔中有火焰在燃烧,特别是在进餐后、弯腰时以及平卧时,这种灼烧感更为显著。反流是指内容物向上涌至咽喉甚至口腔,患者口腔中时常泛着酸苦味。胸痛症状的发生主要与反流物刺激食管有关,其疼痛部位多集中于胸骨后,然而胸痛症状可能与心脏疾病相混淆。
(2)食管外症状:反流物对食管产生刺激,患者可能出现慢性咳嗽、喉炎以及声音嘶哑,甚至出现哮喘发作,这些都是常见的食管外症状,而胃酸长时间侵蚀牙齿可能引起龋齿,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口臭问题,上述症状发生后均应及时就医,以便判断是否为反流性食管炎,避免延误病情。
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方法
若长时间有烧心、反酸的表现,建议尽早就医;在诊断时,医生首先会对病史以及症状表现进行详细询问,之后进行体格检查,并安排其他检查,以尽快明确诊断。目前胃镜检查是对此疾病进行诊断的常用方式,也是金标准,在胃镜下能够对食管粘膜受损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观察,与此同时还能够直接取组织实施病理检查,从而评估是否具有其他并发症。除此以外,还可监测食管pH值,方法是在食管中置入电极,持续密切监测食管内的酸碱度,从而评估食管的酸暴露情况及抗反流能力。医学上还会应用食管压力测试,其目的是评估食管下括约肌的具体功能,从而明确是否存在动力障碍。最后上消化道钡餐造影也是一种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能够对食管形态、蠕动情况进行观察,从而判断病情状况。
反流性食管炎如何应对?
(1)生活方式调整:在确诊反流性食管炎后需要进行生活方式方面的调整,这也是对抗反流性食管炎的重要基础,有利于预防疾病复发。肥胖患者要积极减肥,原因是肥胖会导致腹压升高,引起或加重反流。日常需要通过合理膳食并配合运动来降低体重,缓解反流症状。不良的饮食习惯要及时纠正,比如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及酸性食物,酒精、巧克力及咖啡等也应严格控制,可采取少食多餐的方法,防止暴饮暴食,晚间入睡前3小时内应避免进食。卧床时可将床头适当抬高约15-20厘米,利用重力作用缓解夜间反流;日常应避免穿着过紧的衣物,尽量减少弯腰、提举重物等可能导致腹压升高的动作;最后要戒烟戒酒,保持规律作息和心情舒畅。
(2)规范化治疗:在确诊反流性食管炎后要积极配合治疗,目前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合理用药能够抑制胃酸分泌、保护食管黏膜、促进胃排空,在缓解反酸、烧心症状方面有重要作用。常用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促胃动力药物等,具体的治疗方案需遵医嘱。若药物保守治疗无效,特别是具有重度并发症时,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现阶段多采取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恼人的疾病,但若能正确认识、尽早诊治并加强生活管理,则有利于控制症状,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