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慎生活,“椎”不宜迟 颈椎病早预防

“颈”慎生活,“椎”不宜迟 颈椎病早预防
作者:​唐小容   单位:桂林市人民医院 脊柱及骨病科
515

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频繁低头玩手机、长时间对着电脑办公,久而久之,“低头族”“久坐族”正悄然成为颈椎病的高危人群。数据显示,我国颈椎病的发病人群已经从过去的中老年人群逐渐向年轻化发展,不少二三十岁的青年也开始出现颈肩酸痛、手臂麻木等症状。面对这一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我们必须增强预防意识,做到“颈”慎生活,“椎”不宜迟。

什么是颈椎病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韧带增厚、骨质增生等原因,引起颈部神经、血管、脊髓受到压迫,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它并不是单一的一种疾病,而是一个综合性病症群,常见类型包括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

颈椎病早期常表现为颈项僵硬、酸痛,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手臂麻木、头晕恶心、视物模糊,甚至影响行走、排尿等。它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严重的还可能引起瘫痪,后果不容小觑。

谁是高危人群

随着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高发人群包括:(1)长时间伏案工作者:如办公室白领、程序员、教师、设计师等;(2)频繁使用电子产品的人:长时间低头刷手机、看平板的人群;(3)驾驶员和骑行者: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颈部肌肉紧张;(4)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长,颈椎退行性变不可避免;(5)缺乏运动者:久坐不动,颈背肌肉松弛无力;(6)姿势不良者:喜欢躺着玩手机、趴着睡觉、侧头夹电话等习惯。

颈椎病的早期信号,你了解吗

预防颈椎病的第一步,就是警惕它的“求救信号”。以下这些症状,可能提示你颈椎出了问题:

早晨起床时颈项僵硬、活动受限;

头晕、耳鸣、视物模糊,特别是在转头或低头时加重;

肩部、手臂或手指麻木、刺痛,甚至肌肉无力;

走路不稳、下肢发软、踩棉花感;

胸闷、心悸,但检查心脏又没问题;

经常落枕,恢复慢或反复发作。

如果你经常有上述表现,建议及时就医,及早干预。

颈椎病如何预防?记住这“六大锦囊”

(1)坐姿端正,避免低头过久:保持颈椎自然生理曲度,是预防颈椎病的关键。日常工作时,应选择高度合适的桌椅,眼睛平视屏幕,避免长期低头看书或手机。建议每工作30-40分钟就抬头远眺或活动颈部几分钟。

(2)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手机和电脑是现代人离不开的工具,但也正是“伤颈利器”。使用手机时应将屏幕抬至与视线平行,减少“低头族”行为;使用电脑时屏幕应略低于视线,键盘靠近身体,避免长时间固定一个姿势。

(3)加强颈背部肌肉锻炼:强健的肌肉群能有效保护颈椎。日常可做颈椎保健操,如“点头—仰头—转头—侧头”,也可进行游泳、八段锦、太极拳等活动,增强颈肩肌肉的耐力和柔韧性,改善血液循环。

(4)保持良好睡姿,选好枕头:枕头过高或过低、过硬或过软都会影响颈椎健康。理想的枕头高度应使颈椎处于自然弯曲状态,仰卧时枕头支撑颈部与头部,侧卧时保持头颈与脊柱在同一直线上。

(5)避免过度劳累与久坐不动:无论是工作还是娱乐,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都是颈椎的大敌。应定期站起来活动,做一些伸展运动或颈椎操,哪怕只是简单的“抬头看天、左右摇头”,也能有效缓解颈部紧张。

(6)警惕寒冷潮湿环境刺激:寒冷环境会引起肌肉收缩、血液循环变差,导致颈部僵硬酸痛,增加患病风险。夏季注意空调温度不过低,避免颈部直接受风;冬季外出可佩戴围巾保暖颈部。

早发现,早治疗,防止恶化

一旦发现颈椎病早期症状,切忌“忍一忍就过去”,应及时就医。轻症可通过理疗、推拿、针灸、牵引、功能锻炼等保守治疗缓解,重症可能需手术治疗。定期进行颈椎健康筛查(如颈椎X光或MRI检查),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手段,特别是有家族史或长期伏案工作者,更应重视定期检查。

总结:“防大于治”,“护颈”从现在做起

颈椎病虽不致命,但一旦发作,常伴随着长期疼痛与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相比治疗,提前预防更经济、更高效。希望每个人都能从今天做起,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颈椎保健锻炼,把握颈椎健康的主动权。“颈”慎生活,“椎”不宜迟。保护颈椎,就是保护你自己的幸福生活。

2025-08-21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