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您不必纠“结”——关于肺结节的

请您不必纠“结”——关于肺结节的
作者:岳梁   单位:四川省南江县人民医院 泌尿胸外科
679

现阶段,肺结节疾病检出率有所增加,很多肺结节疾病患者比较纠结,不知道肺结节疾病发生后是否需要通过切除进行治疗,不了解肺结节是否会发生癌变,人们在肺结节疾病方面认知有所欠缺。因此,本次科普重点讲解肺结节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什么是肺结节?肺结节的类型有哪些?

肺结节通常是指表现为直径不超过3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分为孤立性肺结节和多发性肺结节。

肺结节依据结节的数量、大小、密度以及性质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类型。依据数量能够将肺结节分为孤立性肺结节、多发性肺结节。依据大小可以分为微小结节、小结节。依据密度可将其分为实性结节、亚实性结节。实性结节为恶性的概率相对较低,而部分亚实性结节(特别是混合型磨玻璃结节)有较高概率发生恶变。很多人在个人检查过程中发现自身存在磨玻璃结节,该结节通常是在胸部CT检查中发现密度轻度增高,且存在云雾状、类圆形的结节,像磨砂玻璃一样。该结节存在弥散性生长,通常聚集在局部病灶,生长缓慢,若检查过程中结节大小不超过10mm,日常做好病情监测即可。依据性质可以分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

造成肺结节的原因有哪些?

很多人肺结节疾病发生后通常存在疑问,什么情况下会引发肺结节,其实疾病的发生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1)长期吸烟会增加肺结节的发生率,主要是由于香烟中含有许多危害物质,其中包括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长期吸烟对肺黏膜产生刺激,从而加剧肺部慢性炎症、黏膜增生、肉芽肿等情况,甚至出现肺部钙化。与此同时,上述情况会导致肺血管、肺实质以及气道慢性炎症的出现,增加肺结节发生风险。(2)如果长期工作在粉尘的环境中,且吸人过量的粉尘,会影响肺部的自身清洁能力,增加肺结节发生风险。(3)肺部感染同样是导

致肺结节发生的重要因素。肺部感染会加剧对肺部的刺激,影响肺功能,进而增加结节发生风险。是不是发生肺结节都是恶性?

很多人在潜意识里将肺结节与癌症画等号,认为肺结节属于恶性病变,这种想法不完全正确。日常生活中检查期间发现的肺结节,大部分属于良性病变,其可能由肺部感染、肺结核以及其他因素导致,也可能是由非感染性肉芽肿所导致。但是也存在部分恶变结节。判断结节恶变高危程度的因素如下:(1)如果结节检查发现存在不典型瘤样增生,未能及时治疗,极易进展为肺癌。(2)结节体积越大,其恶变风险越大。(3)结节生长速度越快,恶变风险越大。(4)影像学检查中发现结节存在分叶、毛刺、胸膜牵拉、含气细支气管征和小泡征等,提示结节恶变风险较大。

结节出现后,哪些情况需要切除治疗?哪些需要观察?

一般情况下,在临床检查过程中,若结节直径超过10mm,则该结节具有较高的恶性风险,可通过手术切除。如果在检查过程中没有吸烟史或者其他危险因素,且结节直径不超过5mm,可6~12个月进行CT复查。如果存在吸烟史或伴有其他危险因素,结节直径不超过5mm,6~12个月进行一次CT复查。若结节直径在5~10mm,可3-6个月进行一次CT复查。CT扫描过程中显示非实性结节,如单纯磨玻璃结节或混合密度磨玻璃结节,不超过5mm者,每6~12个月进行一次CT复查。直径在5~10mm之间者,每3个月复查一次CT。如果为多个非实性结节且直径不超过5mm者,建议3~6个月复查一次CT。

哪些群体需要定期进行CT筛查?

很多人不清楚自己是否属于肺结节高危人群,不了解是否需要定期进行筛查。如果年龄超过50岁、长期工作在粉尘大的环境中、经常吸二手烟或有肺癌家族史(尤其是女性),上述群体需要注意应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及时发现肺结节,判断其良恶性,以便选择科学的救治方式,保证自身健康。

2025-07-18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