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是人体“过滤器”,通过生成尿液,排出体内代谢产物,如尿素、肌酐等,以及药物和毒物等。还可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体内环境稳定。同时参与血压调控,通过调节水钠平衡和血管压力来影响血压。肾脏可产生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活性维生素D3、前列腺素等物质,还能灭活甲状旁腺激素和胃泌素等。慢性肾脏病5期是终末期肾病,此阶段肾脏功能已严重衰竭,无法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需依赖肾脏替代治疗(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
水钠潴留是慢性肾脏病5期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也是透析患者并发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原因。透析间期患者出现体内水分过多,可导致高血压、心力衰竭发生。血液透析治疗时由于体内水分过多脱水量增加,透析过程中易发生低血压、心律失常、肌肉痉挛和透析不充分等。长期水钠潴留是造成透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透析患者的干体重评估与控制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和长期生存率。干体重是指透析后患者体内既无水钠潴留也无容量不足状态下的体重,此时患者感觉舒适,血压正常,无心衰和肺水肿等表现。
干体重评估
干体重并非固定不变,需定期(通常每月或病情变化时)重新评估。没有单一金标准,需综合多种方法:
临床评估(基础且重要):
症状:透析间期有无呼吸困难(尤其夜间阵发性或端坐呼吸)、水肿(踝部、骶尾部、眼睑)、咳嗽、乏力、活动耐量下降等提示体内水分过多;透析中或透析后频繁低血压、肌肉痉挛、乏力等提示可能为脱水过多的表现。
体征:
血压:透析前高血压、透析中低血压倾向都提示体内水分过多。透析后血压接近正常是良好指标之一。
心肺听诊:肺部湿啰音、第三心音奔马律提示心衰及体内水分过多。
水肿:眼睑和下肢凹陷性水肿是体内水分过多的直接证据。
体重变化趋势: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快(大于干体重的5%),通常提示水盐摄入过多或干体重设定过低。
胸部X线片:观察心影大小、肺血管纹理、胸腔积液等。心影短期内增大常提示体内水分过多。
心胸比值:是评估心脏大小的常用指标,增大提示体内水分过多或心脏本身病变。
干体重控制
1.水分摄入控制
每日饮水量计算:每日饮水量=前1天尿量+500ml(基础生理需水量)。若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超过干体重的3%-5%,需严格限制水分。
减少隐形水分摄入:避免食用汤粥、羹类、果冻、冰块、西瓜、梨等含水量高的食物;烹饪时少加水,避免炖、煮等多汤做法。
饮水技巧:用带刻度的小杯分次饮用,口干时可含服柠檬片、冰块或嚼无糖口香糖以缓解口干。
2.钠的摄入管理
限制总量:每日盐摄入量建议控制在3-5g(约1啤酒瓶盖盐为6g),避免高钠食物,如咸菜、腌制品、酱菜、火腿、香肠、方便面、罐头、味精、酱油等。
烹饪方式调整:采用清蒸、凉拌、烤等方式,少用酱油、蚝油等含钠调料,可用葱姜蒜、醋、柠檬汁等调味。
注意隐形钠:加工食品(如零食、速冻餐)、腌制食品中钠含量高,购买时查看营养成分表,选择低钠产品。
避免刺激性食物:少用辣椒、花椒等辛辣调料,避免饮酒、吸烟,减少胃肠道刺激。
记录饮食与体重:养成记录每日饮食种类和摄入量的习惯,定期监测透析间期体重变化,确保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3%-5%(体重60kg,增长范围1.8-3kg)。干体重的准确评估和有效控制是透析患者管理的关键挑战。
(1)规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应按照医生制定的透析方案,按时进行透析治疗,确保充分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维持干体重的稳定。切勿随意减少透析次数或缩短透析时间,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2)定期监测与调整:干体重并非一成不变,它会受到患者身体状况、营养状况、并发症等因素的影响。患者需定期到医院复查,医生会根据各项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及时调整干体重,以保证透析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患者要提高自我管理意识,严格遵守饮食和饮水要求,定期复查,才能更好地维持干体重,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