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教你止痛小妙招

护士教你止痛小妙招
作者:​汪静逸   单位:嘉善县大云镇卫生院
204

夜深人静,病房里刚做完手术的李阿姨眉头紧锁,伤口正一跳一跳地疼。值夜班的护士小张没有立刻去取止痛药,而是轻柔地帮她调整了体位,又将一个小小的冷敷袋稳稳垫在伤口附近。过了一会儿,李阿姨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轻声说:“护士,你这招比药还灵?”小张护士微微一笑:“阿姨,不是药灵,是我们常用的一些不吃药的小办法,效果还不错。”

穿梭在医院的走廊里,护士们步履匆匆,既要精心照料病人,又要应对各种突发状况。长时间的站立、频繁的走动、弯腰操作,让她们常常与腰背酸痛、腿部肿胀、头痛疲劳这些“职业病”相伴。然而,面对这些工作中的“小疼痛”,她们往往没有时间立刻服药或休息,而是依靠一些简单又实用的非药物缓解方法来快速调整状态。这些方法看似不起眼,却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检验,安全有效、操作便捷,且不依赖药物。

妙招一:冷敷VS热敷

1.冷敷(冰块/冷敷袋):

适合:刚扭伤脚踝(24-48小时内)、磕碰后红肿、偏头痛发作时、牙痛(脸颊外敷)、发烧时物理降温。

作用:快速收缩血管,减少局部肿胀和炎症反应,快速“麻痹”痛觉神经,让火辣辣的痛感迅速降温。

操作技巧:

用毛巾包裹冰袋,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造成冻伤。

单次不超过15分钟,间隔1小时再敷。

禁止用于:麻木部位、血液循环差者(如糖尿病患者)。

2.热敷(热水袋/暖宝宝/热毛巾):

适合:老寒腿酸痛、落枕脖子僵、腰肌劳损、痛经、慢性关节炎(非急性红肿发炎期)。

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放松紧绷僵硬的肌肉,帮助带走引起酸痛的代谢废物。

操作技巧:

温度40℃左右(手摸感觉温热微烫,但不刺痛)。

湿热敷效果更佳(如温热的湿毛巾),比干热敷(暖宝宝)更能渗透肌肉深层。

禁止用于:有伤口、红肿发热的地方、肚子痛原因不明时,绝对不能用热敷。

3.常见误区

落枕用热敷?错。

刚落枕时肌肉可能有微小撕裂,应先冷敷24小时,待急性期过后再考虑热敷放松。

痛风发作热敷?危险。

热敷会加剧关节红肿热痛,痛风急性发作时必须冰敷并抬高患肢。

注意:不确定该冷敷还是热敷时?记住口诀——“红热肿痛选冷敷,僵紧酸麻用热敷”。如果尝试后疼痛持续超过3天,一定要及时就医。

妙招二:换个姿势,疼痛减轻

头痛(尤其紧张性头痛):

做法:找个安静地方坐下或靠好,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是一块软软的棉花糖,从头顶开始一点点放松:额头舒展、眉头松开、脸颊放松、松开紧咬的牙关、让肩膀自然下沉……配合深呼吸,用鼻子缓慢吸气默数4下,屏住1秒,再用嘴巴缓慢呼气默数6下。重复几分钟。

原理:压力大、焦虑会让肩膀脖子肌肉绷得像石头,牵拉头皮神经引起头痛。放松和深呼吸能有效打断紧张循环。

腿疼(如久站后酸痛、轻度小腿抽筋):

做法:把腿抬高。平躺时,在小腿肚下方垫个枕头或叠起的被子,让脚踝高度超过心脏一点点。坐着时,可以找张凳子把腿放平。同时可轻轻按摩小腿肚(从脚踝向膝盖方向推按)。轻度抽筋时,可轻柔地反向拉伸痉挛肌肉(如脚趾向上翘)并按摩。

原理:抬高腿部促进静脉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减少下肢淤血肿胀和酸胀感。按摩和拉伸则帮助放松肌肉。

腰痛:

做法:如果是腰肌酸痛,试试“婴儿式”放松:跪坐在脚后跟上,身体缓慢向前趴下,让额头触地(或垫个软枕),手臂可自然放在身体两侧或向前伸展。保持姿势,进行深长呼吸。

原理:这个姿势能温和地拉伸腰部肌肉,释放累积的压力。注意:如果是急性腰痛(如突然闪腰),请立即平卧硬板床休息,避免活动,并及时就医。

妙招三:安全点位自己按

穴位按压简单易行,找准关键点,自己就能操作:

1.合谷穴(缓解头痛、牙痛、脖子僵):

位置:手背,拇指和食指掌骨交汇的“V”字形凹陷顶端(用力张开虎口,最高点附近)。

按法:用另一手拇指指腹深压并画小圈揉按,感觉明显酸胀即可。持续1-3分钟,左右手交替进行。

2.内关穴(缓解恶心、晕车、心慌、轻度痛经):

位置:手腕内侧,掌根横纹中点向上量约三横指(你自己的手指宽度),位于两条大筋之间。

按法:拇指指腹用力垂直向下按压,保持稳定的酸胀感,持续1-3分钟。

3.足三里穴(对付胃胀、疲劳、免疫力低下):

位置:外膝眼(膝盖外侧凹陷处)正下方四横指,胫骨边缘外侧一横指宽度的凹陷处。

按法:用拇指指腹或指关节用力深压并揉按,感觉酸胀为宜,持续1-3分钟。

安全提醒

1.核心原则:这些方法仅适用于缓解轻度、常见的功能性疼痛。它们绝不能替代必要的药物和针对病因的正规治疗。对于中重度疼痛或明确疾病引起的疼痛,遵医嘱用药和治疗是根本。

2.特殊人群:孕妇、患有慢性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者,在尝试穴位按压或使用精油等方法前,建议先咨询医护人员。

3.及时就医:如果疼痛剧烈、持续不缓解(超过3天)、原因不明,或者伴有发烧、麻木无力、胸痛、呼吸困难、意识改变等严重症状,请立即就医。

总之,这些“止痛小妙招”,核心在于利用人体自身的生理反应和简单的物理刺激(冷/热、姿势、压力)来缓解不适。它们安全、便捷、成本低,是应对日常小疼痛值得一试的辅助手段。下次如果遇到头痛、腿痛或其他轻度不适时,不妨先试试这些小方法。但记住:了解疼痛背后的原因至关重要。严重或持续的疼痛,寻求专业医疗帮助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2025-08-21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