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酸为啥总“逆流而上”?

胃酸为啥总“逆流而上”?
作者:向俞霖   单位:湖南省龙山县民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大内科
936

你是否经常在饭后或是夜间感到胸口灼热,总有一股酸水突然涌上喉咙?——这背后的真相很可能是源于胃食管反流病(GERD)。有些人却将这些症状误认为是“胃火旺”或“消化不良”,未在医生指导下自行服用各种胃药,这样不仅得不到缓解,还容易让病情持续加重,引发严重病变。今天,就为大家揭开胃酸“逆流而上”的真相,并分享有效的改善方法,希望可以帮助您摆脱反流困扰。

胃酸为啥总“逆流而上”?

1.胃食管反流的生理机制。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的食管与胃之间是有着一道“单向阀门”——下食管括约肌(LES),它在进食时会放松让食物通过,其余的时间会处于紧张状态,可以防止胃内容物反流。但当这个“阀门”松弛无力或胃内压力过大时,强酸性的胃液就会趁机突破防线,逆流而上进入食管,食管黏膜的耐酸性不像胃黏膜那样强,因此就会产生烧灼感,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烧心”问题。

2.反流加重的关键因素。导致下食管括约肌功能失调的因素有多种,如巧克力、薄荷、咖啡等食物会直接松弛括约肌;高脂饮食会延缓胃排空,从而增加胃内压力;而肥胖使腹压升高,将胃内容物推动向上;再如吸烟中的尼古丁也会削弱括约肌张力;妊娠期激素变化和子宫增大也可能会促进反流。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如果精神压力过大,也会通过神经调节影响胃肠动力,这是很多上班族反流加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3.不典型症状,很容易被忽视。除了烧心和反酸这两个典型症状之外,胃食管反流患者还可能会出现慢性咳嗽、咽喉异物感、声音嘶哑、哮喘样症状以及牙齿腐蚀等症状,而正是这些“伪装”症状常会使患者到呼吸科、耳鼻喉科就诊,从而延误了正确诊断与治疗。如果这些症状在平卧时有所加重,经抑酸治疗后可以得到一定缓解,那就应该高度怀疑是胃食管反流病。

4.长期反流的严重后果。偶尔的反流属于生理现象,但如果每周出现2次以上,就容易发展为胃食管反流病,长期的胃酸刺激会致使食管黏膜损伤,进而形成糜烂性食管炎。胃酸还容易误吸入呼吸道,从而引发肺炎、肺纤维化等严重并发症。夜间反流比较危险,它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会因酸性物质在食管停留时间过长而造成一定损伤。

对于反流问题,如何改善?

1.生活方式调整。日常生活方面,每晚在睡前3小时要停止进食,睡觉时可以将床头抬高15~20厘米,有吸烟饮酒习惯的人要戒烟限酒,这对维护胃食管健康很有帮助;合理控制体重,将BMI控制在18.5~23.9范围内;平时不要穿紧身衣物以免压迫腹部。

饮食方面应做到少食多餐,不要暴饮暴食;适当减少高脂、辛辣、酸性食物的摄入量;尽量不吃巧克力,不喝咖啡、碳酸饮料等;在饭后先保持直立位,不要马上平卧。

2.科学用药。常用药物:如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是最强效的抑酸药,通常需要连续服用4~8周;再如雷尼替丁等H2受体拮抗剂,比较适用于轻症患者或是维持治疗;再如多潘立酮等促动力药,可有效增强食管蠕动与胃排空;如盖胃平等藻酸盐类,可以在胃液表面形成保护层,从而使症状得到快速缓解。但要注意,抑酸药不能长期大剂量使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骨折、肠道感染等风险,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3.特殊情况处理。如果患者在夜间反流严重,那么可在晚餐前服用质子泵抑制剂,这样可以使药效高峰覆盖夜间时段。对于合并食管裂孔疝的患者,就需要接受更积极的治疗,必要时需进行手术评估。对于长期服药效果不佳、出现并发症或不愿长期服药的年轻患者,则可考虑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这是一种微创手术,可以有效重建抗反流屏障。

4.身心调节的重要性。在患者的病情治疗期间,还要重视压力管理,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规律作息,可以通过正念冥想、适度运动等方式来减轻反流症状。

总之,胃酸反流不是简单的“胃不好”,而是一种需要系统管理的慢性疾病。与其长期忍受反流困扰,大家不如主动采取措施,以便重获舒适的生活品质,从此享受美食不再担心“反酸倒流”。

2025-07-17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