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在换季或喂养不当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拉肚子就紧张得不行,甚至盲目用药、过度干预,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其实,面对宝宝腹泻,最重要的是冷静应对,掌握科学的护理方法,避免走入误区。本文将从脱水风险识别、饮食调整建议、常见用药禁忌三个方面,帮助家长更好地应对宝宝腹泻问题。
一、宝宝腹泻有哪些表现?
宝宝腹泻通常表现为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性状变稀,甚至呈水样便,有时伴有黏液、泡沫或未消化食物残渣。如果伴随发热、呕吐、精神差等症状,则提示感染较重,需要及时就医。
二、警惕脱水:宝宝腹泻最危险的并发症
婴幼儿身体含水量高,但调节能力差,一旦出现频繁腹泻和呕吐,很容易导致脱水,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脱水的表现包括:尿量减少(如超过6小时无尿);口唇干燥、哭时少泪;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捏起皮肤后回弹慢);精神萎靡、嗜睡或烦躁不安。
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在前往医院途中少量多次地给宝宝补充口服补液盐(ORS),防止脱水加重。
三、饮食调整:不是饿着就好!
许多家长认为“拉肚子就要禁食”,其实这是误区。腹泻期间,宝宝肠道功能虽然受损,但营养供给仍需保障,否则会加重体力消耗,延缓恢复。
饮食原则如下:①母乳喂养宝宝:继续母乳喂养,以提供营养和免疫保护;母亲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②配方奶喂养宝宝:可暂时将牛奶改为无乳糖配方奶粉,减轻肠道负担。③已添加辅食的宝宝:可进食米汤、稀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油腻、高糖、生冷食物;不建议喝水果汁、蜂蜜水、碳酸饮料等。
宝宝腹泻期间应避免更换新辅食或增加新食材,以免加重胃肠不适。
四、用药禁忌:这些药物不能乱用!
很多家长一见宝宝腹泻,就赶紧用止泻药,其实这种做法非常危险,尤其是以下几类药物要特别注意。
可以使用的药物:①口服补液盐(ORS):预防和纠正轻中度脱水。②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③蒙脱石散:吸附毒素、保护肠黏膜,适用于水样便,但需注意服药时间与其他药物间隔至少1小时,以避免相互作用。
不建议自行使用的药物:①成人止泻药:可能导致毒素滞留,加重感染。②抗生素:除非医生判断为细菌感染(如痢疾、沙门氏菌等),否则不建议滥用。③中药类止泻药:成分复杂,儿童使用需谨慎,应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五、日常护理建议
注意手卫生,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宝宝餐具、玩具定期消毒;保持腹部保暖,避免受凉;观察宝宝精神状态和排便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宝宝腹泻虽常见,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家长要学会识别脱水信号、合理调整饮食、正确用药,避免走入误区。必要时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科学治疗和护理。